央视霸霸又神仙操作:家庭同闯关,云上千人团,《中秋诗会》秀翻

2020-10-08 20:06:35 作者: 央视霸霸又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自唐宋以来,对着圆月吟诗作赋,已然成为中秋佳节习俗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唐诗》里收录的自唐朝流传下来的八月十五赏月诗约有111首。而在《全宋词》里收录的中秋词约210首,其中光标有“中秋”字样的就约有178首。

此外,民间还有流传三个儿子(一说三个女婿)在中秋赛诗的故事,更是中秋赏月做诗这一传统习俗的反映。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秋佳节就是充满轻松浪漫风格和诗意抒情氛围的。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打造,《中国诗词大会》原班人马制作的《中秋诗会》,便是对于这一传统习俗与优秀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节目通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诗词知识问答、现场专家巧妙讲解中秋民俗民谚等为主要内容,借助声、光、电等多元化的唯美舞美,完成了一次对于中秋佳节公共娱乐的诗词重塑与价值倡导。

长久以来总有人质疑,在提倡白话文近百年后,诗词在现代语境里到底还有没有传播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极大的改变了这个观念。从“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到“肝胆每相照,冰壶照寒月”(用于援助韩国的医疗物资上,出自韩国古代诗人许筠写)、“浮云游子意,明月故乡情”(用于援助意大利的医疗物资上,化用了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隔空互动来看,世界各国的回应已经给予这种质疑最强有力的回击。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都在学中国诗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质疑它的传播价值与存在意义呢?

这些从世界各地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诗句,更是让人不禁感叹,诗词的魅力早已经超过国界,它成为了一种坚定的力量,将所有的善良和美好凝聚成人类最可贵的财富。在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何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国外交;在诗词中,我们看到了“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的文化输出。诗词的力量,远远不可估量。

也有人曾质疑,在如今中国融入世界语境体系,全民都学习外语的背景下,尤其是学生们是否还有学习诗词的必要性。但有道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实际上,诗词的影响不仅只是针对自己,更是可以影响到身边人的。在此次《中秋诗会》上,多的是在家人影响下开始徜徉诗词海洋的同道中人:六岁“小神童”王恒屹在猛增自己诗词储备量的同时,也带动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奶奶何霞一同学诗;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师靳舒馨,则是带着她那“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的工程师丈夫张天共同学诗;来自兴安岭脚下的“镇红”张明旗与女儿共同参加诗词大会后,又成功将爱人陆国英也带“入坑”,共同徜徉在诗词海洋而不可自拔。

更有味的是,诗词对于个人性格与情感的浸润与帮助更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星月家庭”里的丈夫张天,本职工作是名从事坦克惯性导航系统的工程师,是个标标准准的“理工男”。但就是在爱人的影响下开始学诗,更因此学会了别样的浪漫——他依照二十四节气为爱人靳舒馨拍照,而且每张照片还有应景的诗句,这份糖分超标的“狗粮”,真是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吃的饱饱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