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游览太液池时,突然看到一只怪鸟,惊奇不已,他便急召宰相阎立本作画。这故事流传千古,其中的画,却因为一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您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唐太宗在位期间,常常召集侍臣泛游春苑。苑中亭台楼榭,诗情画意,更有一太液池,池中叠水涌泉,池水经常泛起一阵一阵涟漪,不知道什么时候,池中飞来一只长相奇怪的鸟,静静地落在了水面,唐太宗看了之后,心中觉得稀奇,急忙召来画师阎立本作画。
虽然此时的阎立本,还未升至宰相的官职,但已经做了主爵郎中,在朝堂之上,也算是有身份地位的大臣了。但听到皇帝下了圣旨之后,他还是穿着一身厚厚的官服,带着画笔,汗流浃背地赶了过来。刚到地方,还没来得及歇上一口气,就要飞快地将眼前的怪鸟场景描绘下来。
当时阎立本在众目睽睽之下,独自一人趴在水池边,用绢铺在地上,再手挥彩笔描绘池中水鸟。
阎立本一面要尽皇上的兴致,将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形象生动的水鸟图,一面还要匍匐着身子,才能将地上的图画画好。但周围的那些官员全部都正襟危坐,侍卫也是堂堂正正的站立着,只有他一个人是趴着的,狼狈的形态,让他心中如同火烧,既丢脸又感到羞耻。
阎立本画完画,回家之后,羞愧难当。他甚至将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跟前,让他们一定读书上进,永远不要做画工。
不止阎立本如此痛恨画师的地位,古代其他人也不屑于画工的身份。在唐朝的时候,封建时代的官僚、文人,有时为装点风雅,也爱写字、画画,但他们却不称自己为画工,只觉得自己画画如同习字、读书般,在闲暇时间愉悦自己罢了。历史记载上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北齐颜之推,他就认为,如果“名士”与诸工巧杂处,一起画壁画,是一种耻辱。所谓士农工商,画工,比农民的地位还低。
但阎立本画的政治画,比如《步辇图》,正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画完之后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流传千古。《步辇图》画了什么?其上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彰显了帝王风范,很有历史意义。而他的《历代帝王像》、《秦府十八学士图》、《魏征进谏图》等等著名画作都流传了下来,到今天,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为何如此多与帝王、学士有关的图留了下来,那张阎立本趴在水池边,尽心尽力画的《怪鸟图》没留下来?那幅画明明也是阎立本亲手所画,留到今天仍然价值连城。
其实古代著名的画工,如同宰相阎立本一般身份尊贵,但画的内容不对,人们就不喜欢。毕竟古人瞧不起画工,只不过阎立本描绘出帝王的画作,与达官贵人有关联,更有帝王的身影,画上的内容才显得的珍贵,自然就被保留了下来。
可是那张《怪鸟图》在古人看来,却是悦人眼目的邪路子,谁也不觉得这幅画有什么值得保留的地方,于是与唐太宗相关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但是其中的画作却被丢弃了。
不过百姓对画师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宋朝的时候,宋徽宗很爱习字画画,更是利用闲暇时间,画了许多活灵活现的鸟,比如《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红蓼白鹅图》……每一幅画作都精心描绘,再加上宋徽宗尊贵的皇帝身份,让人知道了绘画还有装点生活,阅人悦己的作用,绘画慢慢的变得高雅起来,画师的地位也逐渐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