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算不算一个明君?

2020-10-10 16:05:14 作者: 创造文景之治

汉景帝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承接在汉文帝之后,继承父亲时期的一贯风格,延续了汉朝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因此缔造了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有多么重要呢?其经济和内政都达到了一个理想的高度,如不是因为有着文景之治的铺垫,汉武帝时期也就无法穷兵黩武,不断地对匈奴作战。《汉书·食货志》之中曾记载到当时的盛况,仓库之中的谷物多到腐烂,而串钱的绳子也因为放了太久导致腐坏。正是巨大财富下的累积,才有了强汉之威名。

汉景帝

那么文帝自然不说,汉景帝在作为皇帝上能不能被称之为是明君呢?

其实苏辙的一番评价已经告诉了答案:“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在苏辙看来汉景帝不足以被称之为是明君,况且少了一些为人君主的雅量,和汉文帝相比较更是不如。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苏辙会如此认为呢?

汉景帝

其中苏辙说汉景帝忌克少恩,这也是汉景帝主汉时期的一个毛病,对待大臣总是会朝令夕改,不能够挺到最后,等到发生大事了就往后退缩,背锅的事情就留给大臣去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就是晁错和周亚夫。

晁错力主劝说汉景帝要削藩,并且将进度不断推进。在晁错最为得宠的时候位列三公之一,而且还是御史大夫。同时对待晁错提出的地方吴王刘濞也是深感赞同,所以在晁错的支持之下轰轰烈烈的削藩行动开始了。但是这是一场虎头蛇尾的削藩,吴王刘濞实际上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私自铸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样暗中招兵买马实力不亚于朝廷。很快刘濞就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向朝廷发起总攻,从而引发了七国之乱。

汉景帝

那么汉景帝之后是怎么对待晁错的呢?刘启引见了之前在吴国担任丞相的袁盎,并且听从了袁盎杀掉晁错的建议,最后袁盎就这样白白牺牲。而结果是七国之乱还在继续,一个晁错的死换不来和平。就这样在削藩一事上汉景帝失去了背后的支持者,此时若不是周亚夫和梁王刘武的超常发挥,汉朝或许就要改天换日。

那么汉景帝又是怎么去对待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的呢?

汉景帝

窦太后当时想要册封皇后兄长王信为侯,然而汉景帝并不愿意,不过碍于母亲的面子所以只能是推脱说需要和大臣商量。《史记》记载“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这一番话出自周亚夫,周亚夫引用过去刘邦在世时的约定,无功者不得封侯,所以王信也不能封侯。其实这个答案是汉景帝一直想要的,但是汉景帝却面对周亚夫得罪了窦太后时毫不作为,只是默然不顾。《史记》记载“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本身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梁王就和周亚夫有仇,并且经常在窦太后面前诋毁周亚夫。

如今周亚夫的处境只能是越来越差,并且被朝廷权贵都给记恨上了,可是汉景帝在需要周亚夫的时候则是态度友好,到了得罪时则是毫不留情。最终周亚夫的结局是在牢狱中绝食抗议,直到五天后饿死。

汉景帝

不过虽说汉景帝有些刻薄寡恩,在对待百姓上汉景帝还是有所作为的,《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在汉景帝登基之后就马上减少了田租,甚至少了一半以上。除了在田税方面的减少,还在服役上有所减弱,推迟了服徭役的年龄,还缩短了服徭役的时长,这一规定对汉朝影响也很大,一直以来都在延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