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恒以弱灭,而汉以强亡”,汉朝强大的最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2020-10-10 20:08:47 作者: “国恒以弱灭

汉朝是个令人向往的朝代。明君名将,英雄辈出,开疆拓土,封侯立业。

汉朝的历史,也特别喜欢读,因为读起来很少会感到压抑,太多的让人振奋。

“寇可往、吾亦可往”,“日月所照、江河所至,俱是汉家臣妾”,“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才是我大汉男儿该说的话!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令人神往。

即使到了帝国末期,献帝时,国家内部已经四分五裂,各地割据政权对周边外族仍能保持高压,势若击卵:曹操灭乌桓、压匈奴,诸葛征南蛮,孙权灭山越,都没费什么劲。

霍去病封狼居胥

汉朝为什么能这么强大?

有人说, 汉朝明君多!高、文、景、武、昭、宣、元、光武、明、章、和,四百多年,明君辈出,即使末朝献帝,也很聪明,读过三国的人, 谁敢说献帝笨?奈何大势已去!

还有人说, 汉朝名将多!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马援、窦固、班超、陈汤、虞翊……

这些肯定都对,但不是重点。

我觉得,汉之所以强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全民皆兵的国策。

这项国策,使每一位壮丁,都能得到最基本的军事训练,学到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汉朝时期的每个成年男子,都要轮番承担三种兵役:卫士、戍卒、民兵。卫士-帝国中央军

汉朝中央军,分为南军和北军。南军是皇宫卫队;北军是帝都卫戍部队。南北军合计约七万人左右。由各地壮丁轮流服役。在中央军服役是极其优待的,平时吃的穿的,中央政府免费供给,来回差旅也由政府负担,初到及服役期满,皇帝备酒席款待,有时皇帝甚至亲自临席以示优宠。

这个,常读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就不再多说。戍卒-帝国边防军

所谓戍卒,就是边防军。每个成年男子,包括丞相、百官的儿子, 都有义务为国守边。并且,来回的差旅费用、戍边吃穿用度都是自己承担!

戍期多长呢?3天!

这个戍边3天, 其实是从周朝一直沿袭下来的制度。周朝时候的各个诸侯国, 都很小,国境也很近,所以戍边三天很方便。到了汉朝, 疆域庞大,内地到边关,路途迢迢,这个政策显然已经不适用了, 但是汉朝一直没改,为什么呢?

边防军守边的,经常打仗,是要死人的,用内地来的三天一换的菜鸟显然不行,需要的是职业军人!再说,南北气候、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差异巨大,异地服役,生病也不可避免。

所以汉朝重新设计了这个制度,让内地人出钱(西汉时是一百钱一天,计三百钱),政府用这个钱, 在边区雇佣壮丁服役。边区壮丁有可观的收入,愿意长期服役,也就成了职业军人,战力也有很大提高。民兵-帝国后备军

汉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各郡有太守,也有督尉。 督尉,就是专门负责地方军事的。

汉制规定,凡属壮丁, 每年秋季农忙过后, 都要集中参加秋演,进行专业化训练,为期一个月。秋演结束要进行一次检阅,名为“督试”,考核训练成果。

各郡的秋演,结合地方的地理形势,分别训练各兵种。如北方边地,一般是车骑(车兵和骑兵);中原内地, 一般是材官(步兵);南方, 一般都是楼船(水师)。

汉武帝伐朝鲜,楼船将军杨扑水师立就;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战船两千,水兵无数,这些都和平时重视民兵的训练分不开的!

汉帝国民兵的数量非常巨大。并且, 地方民兵的战力,也不可小觑。

举个例子。

戾太子刘据起兵时,由于北军首领任安拒绝参加, 手上无兵,就打开长安武库,强行武装了长安平民,就靠这些强行武装起来的民兵, 竟然与丞相率领的中央禁军大战整整五日!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