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过生日有些什么样的习俗?

2020-10-13 13:41:12 作者: 古代人过生日

南北朝的江南地区,有着“试儿”的风俗,应该算是过生日的雏形。在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风操篇》有这样的记载: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抓周”。唐宋时,这种“试儿”风俗传到北方。北宋初大将曹彬周岁时,父母把各种玩具、器物、干戈、弓矢、纸笔等放到他面前,任他自己抓取。曹彬左手执干戈,右手提一祭祀用的俎豆,一会儿,又拿了一枚做官的大印,其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颜氏家训·风操》记载周岁试儿后,接着说:

自兹以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常有酒食之事尔。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当时过生日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亲在世,生日那天设酒庆贺,父母去世后,就不再过生日了。另一种是所谓的“无教之徒”,亦即民间,父母去世后仍置酒乐,庆祝生日。所以,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讲:“生日之礼,古人所无。至齐梁间,乃行此礼。”

《隋书·高祖记》记载隋文帝曾下诏:“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这里的“武元皇帝”和“元明皇后”是杨坚的亲生父母杨忠和吕氏。杨坚在生日当天要求举国吃素以此追思双亲,哀戚如此,燕乐更无从谈起。

把生日搞成庆贺活动的习俗起源于南方地区,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原地区对这种习俗是相当排斥的。此外,据史书上记载,唐太宗坚持不搞生日庆贺,他提倡“感伤”反思,这说明即使是在隋唐大一统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生日祝贺的习俗礼仪已从江南传遍全国,但依然有许多人维护传统,不搞生日庆典。

而唐太宗的后人们则不这么认为。据清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19考证,封建帝王确定在生日举行大型祝寿活动始于唐代中期。729年农历八月,唐玄宗置酒宴招待群臣,庆祝自己的生日。宴会后,尚书左丞相源乾曜、有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上表,请以玄宗生日八月五日那天为“千秋节”。

此后,唐代皇帝不但在生日祝寿,而且除唐德宗外,都为生日取了专用的名称。如唐肃宗生日叫“天成地平节”,唐武宗生日叫“庆阳节”,唐宣宗生日叫“寿昌节”,唐昭宗生日叫“嘉会节”等等。

唐代自唐玄宗始,每逢皇帝生日全国都休假3日举行庆祝活动,“朝野同欢”。在京城,群臣向皇帝祝寿,献上甘露、醇酎和“万岁寿酒”。各道节度使为博得皇帝欢心,则献上大量珍物宝玩。京城以外的官吏百姓也要做寿酒宴,来庆贺皇帝生日。

由于封建帝王的倡导,上行下效,各级官僚借送生日贺礼之机拉关系、交权贵,在宋代成为普遍的风气。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在奸臣秦桧擅权时,“四方皆以其生日致馈。其后州郡监司率受此礼,极其僭侈”。以至于1156年,为刹僭侈之风,宋高宗还曾下诏,禁止在职官吏过生日收贺礼。但从各种文献记载看,这道禁令并没有起太大作用,其后送生日贺礼之风仍然盛行。

宋代除生日送财物外,还有生日献诗词的风气:大文学家苏轼《东坡全集》中就有多首祝贺生日的诗,如《表弟程德孺生日诗》等。南宋朱熹在母亲60岁生日时,为母亲写了一首祝寿诗《寿母生朝》,民间的祝寿活动自此盛行起来。

寿诞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寿联上写“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之类的联语。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东汉桓帝时,麻姑降蔡经家,年似十八九岁.说近日蓬莱海水又变浅了。

寿宴中不可缺少的是汤饼和寿桃。汤饼即面条,生日面条叫长寿面。生日吃面条的风俗盛行于唐朝。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赠进士张盥诗》讲:“忆尔悬孤日,余为座上宾,举筋食汤饼,祝辞添麒麟。”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前录》讲,生日“必食汤饼者,世所谓长寿面者也。”所以,唐朝去庆贺生日的人,还自称“汤饼客”。生日汤饼有长寿之意,寿诞上自然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