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对前线指挥的态度不同
汉景帝时期,前线平叛的将领是周亚夫。周亚夫是一个冷酷的军事家,为了胜利,他让汉景帝的弟弟梁王独立面对七国叛军3个月之久!期间几次梁王刘武已经很难支撑了,向周亚夫求援,但是周亚夫置之不理。梁王求助于哥哥汉景帝,汉景帝也曾派人传旨,让周亚夫前去救援梁王,可周亚夫回复汉景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汉景帝知道后,再也没有利用皇帝权威对前线指手画脚,甚至在周亚夫断掉叛军粮道、吴楚联军加紧攻击梁王时也选择听之任之。最后周亚夫能够一战而胜,和汉景帝的配合也有很大关系。
一代名将周亚夫
而建文帝则不同。在平定燕王叛乱之初,他就下了一道诏令,就是那句著名的“毋使朕负杀叔之名”。这道诏令简直莫名其妙,建文帝在前边已经把事情做绝,此时何必要做这种假仁假义的姿态?难道是看多了圣贤书,突然有了对舆论的恐惧了吗?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不管怎么说,这道命令一下,就相当于给自己的将领带上了紧箍咒。其实,不管是名将遗珠耿炳文,还是后起之秀盛雍,甚至公认的草包将军李景隆,在对敌燕军的时候都曾占据优势。但是在那道“紧箍咒”面前,他们谁也不敢给燕王朱棣最后一击,因此屡屡错失良机!燕军扭转局势的白沟河之战,便是最好的例证。本来南军在李景隆的指挥下已经击溃燕军,胜利应该成为定局。可是全军退却时,燕王朱棣却有恃无恐,独自立于河堤之上时,六十万南军竟然没有人敢再放一箭。南军迟疑之际,士气消散殆尽。此时燕军反扑,李景隆这才败北。如果没有那道奇葩的命令,神勇的燕王恐怕已经被草包李景隆斩于马下了。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建文帝失败的三个方面。其实,明朝削藩势在必行,但是怎么做确实是一个学问。建文帝在节奏上混乱,手段上失当,但是其实这些失误,事后都可以补救,毕竟他的战略资源比藩王强大的多,只要他贯彻自己先前的强硬手段,一条道走到黑,击败像燕王一样的反叛者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偏偏他又在手该硬的时候不够硬,给自己和军队套上了一个没有必要的道德枷锁。他不失败,那简直是没有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