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琎的建议
当时有一个事例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原因。
有个官员叫李琎,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朝廷出面,号召富户们出钱,帮助帝国渡过眼前的危机。
出钱怎么出呢?无非就是根据拥有的土地面积大小,家里人头数目,去按比例摊派嘛。
结果,建议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东林党人的凶猛对抗。
东林党头目钱士升就反应很激烈,他跳出来指着李琎骂道:
"此乱本也,当以去就争之。"
什么叫乱本,就是动摇国本,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一旦落实了,那就是不亚于谋逆的大罪。
钱士升气急败坏,要将李琎以动摇国本罪论处。
李琎不过是提个建议,为什么东林党人钱士升要杀李琎而后快呢?
其实钱士升的话里,有一半是他的真实意图,也是现实情况。
那就是那个"本"字,其实没有错,那时候的大明帝国,国本就是他们东林党人这些大地主阶级。
只是乱本这个说法就是张冠李戴,满口胡邹了。
动摇的不是国本,而是钱士升他们这些士大夫们的本钱啊,让富户出钱,就是在东林党人身上拔毛啊,这怎么能不让他们一跳三尺高呢!
李琎的建议,在钱士升的眼里,就是鼓动皇帝来抢钱的强盗,自然要一口气打压到底了。
钱士升的建议得到了很多官员的支持,当然主要就是东林党人的支持了。
崇祯皇帝再一次不说话了。
关键时刻,首辅温体仁站出来为皇帝解难,打了个圆场,他说陛下啊,李琎的话虽然不是很对,但是您要学习万历皇帝啊。
万历皇帝很多年都不上朝,在他当皇帝的时候,下面的大臣们为了各种事情吵,甚至和皇帝吵,但是皇帝很有风度,再不高兴也没有惩罚说话的人,这就叫言者无罪了。
温体仁的话其实没有错,但是东林党人可不这么认为,这帮人真的很霸道,很野蛮,很不讲理!
他们允许自己在堂上喋喋不休,甚至对皇帝说些大不敬的话,却不许别人说三道四,多说一个字也不行!
东林党人当时就再次气炸了,闹哄哄要求皇帝把温体仁连带李琎一起惩办了。
那个钱士升还威胁崇祯皇帝,如果皇帝不惩办温体仁和李琎,他钱士升就辞官!
崇祯不是个好脾气的皇帝,本来看着把朝堂吵的跟菜市场似的东林党就头大,你老钱居然还来辞官这一套。
滚!现在就给朕滚!
崇祯皇帝毫不犹豫,放钱士升回家。
没话说,钱士升当天就滚了出去。
但是这事情可没完,东林党不但擅长口诛,还擅长笔伐。
后世史书关于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一堆的负面评价,把明朝亡国的责任都推给崇祯和温体仁,很大原因就是在这里了。
皇帝的内帑
在古代,虽然说全天下的财富都是皇帝的,但事实上,皇帝在用钱时,还是分好几个口袋往外掏的。
国库的钱,是用于国家建设,军队发饷的。
皇帝的日常开支,包括宫里那些宫女太监的工资奖金,都不能从国库出,而要从内帑出。
内帑就是皇帝私人的小金库,可以理解为皇帝的私房钱。
崇祯皇帝的内帑到底有没有钱?
我认为崇祯皇帝的内帑是有钱的,因为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据说从宫里搜出3700万白银。
这个数字我觉得有很大的水分,但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内帑里确实有钱。
那么皇帝为什么不肯拿出内帑的钱去发军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