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到“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就会让我不由的想起那位让全中国人民都爱戴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
那么大家是从他经典黑白影像中提取的视觉元素——须发直立、横眉冷对?还是从中学时代便在心中扬起的一面面诸如 "文学家"、"思想家"、"先驱"等符号旗帜、图腾标签?
从《三味书屋》中被少年们模仿的 "早" 字课桌文化,到默念熟读、谨记于心的名论警句,先生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可你不知道的是,鲁迅除了笔杆子厉害,审美品味和设计能力同样出色.......
他与民国时期的美术家、书籍装帧艺术家陶元庆的友谊与设计合作,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尤其是书籍装帧设计最重要的五年。北大校徽、民国国徽、书籍封面,我们完全可从他的设计作品上,窥探鲁迅先生的思想脉络。
1、北大校徽设计者
"十年寒窗,清华北大",这两所名校作为莘莘学子心中为之神往的 "象牙塔",妇孺皆知。但是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北京大学的校徽设计者便是鲁迅先生。
2007 年启用的校徽是在鲁迅设计的基础上丰富而来,图案主体以篆体的"北大" 二字构成一个圆形,巧妙的是下面的 "大" 字像一个人,上面的 "北" 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
1916 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因与鲁迅先生私交甚好,便邀请他为北大设计校徽,鲁迅先生于 1917 年 8 月将校徽设计完成,设计灵感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汉族建筑的重要部件——瓦当。
"北大" 二字还有 "脊梁" 的象征意义,鲁迅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2、第一个国徽设计者
不仅设计了北大的校徽,鲁迅还是民国初期国徽的设计者。
民国初年,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当科长,就被政府要求去设计中华民国国徽,想象一下,得是什么样的公认水准,才会给他这样的重要任务。
十二章国徽外型非常紧凑,应是参考了西方国徽、章纹的布局。西方章纹自问世起便以盾牌为居中的核心图案,其他部件皆附属之;黼可看作是盾的变体。
十二章,又称 "十二文章",是汉字文化圈古代贵族礼服上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时期,到了周代正式确立,成为历代帝王的服章制度。
服饰图案与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山水花鸟、原始图腾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殊的 "天人合一" 的文化观念和美学思想。
3、书籍装帧设计小能手
谈到书籍装帧设计,你更是得服鲁迅。他一生设计了 60 多个书籍封面,个个典雅蕴藉,同时又极有时代感。
作为作家中最早关注书刊设计的人,他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书刊设计的论述,他本人在早期更亲自对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进行设计。因此,在解放后所出版的现代书刊装帧史论中,他一直被摆在先行者的行列。
作为一个作家,他在设计领域的探索不仅值得我们崇敬,更重要的是,他开辟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新路。他一生设计的书刊封面中,有自己亲自题写封面书名、有请别人题写或画封面画,自己再安排大小、位置和颜色设计,也有些翻译书籍采用已有插图来设计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