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是亮错了吗?”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何最终走向失败?

2020-10-14 22:28:21 作者: “主公,是亮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封建帝国以后,统一变成了人们的固定思维。

人心思定,人心思,没有人希望看到国家走向分裂。

而诸葛亮的“隆中对”,正是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行分裂天下之实。

黄巾之乱后,东汉进入到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百姓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人相食”、“白骨露於野”的悲惨景象,屡屡见诸于史册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渴望消除割据,实现统一。而这个历史重任,最终落在了曹操身上。为了消灭各霸一方的群雄,曹操做出了毕生的努力。而在他的统治之下,生产发展,社会清明,出现了数十年未有的安定景象。对于渴望结束战乱的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缕和平的曙光。

然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在明知曹操强势不可与之争锋的情况下,偏要另辟蹊径,割据于西蜀,在拖慢了曹氏统一天下步伐的同时,也把天下苍生继续拖进了战争的泥沼。这显然有悖于历史潮流。

2、对天下局势的误判

诸葛亮出山时,曹操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所以,“隆中对”的总战略是“联吴抗曹”。

但实事求是的说,这时的诸葛亮还是太年轻,对于天下局势的判断,对于人性的难以捉摸,他还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以至于闭门造车、异想天开。

“隆中对”若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强大的曹魏一方主动犯错误,还需要弱小的蜀汉一方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而更关键且更难以把握的是,作为第三方的孙吴,能够舍弃一己之私,主动配合蜀汉的军事行动。而这,显然太难太难了。

在东吴一方,周瑜、鲁肃、吕蒙等人,也曾就割据自保乃至争夺天下提出自己的战略,比较有名的是鲁肃的“榻上策”。

在“榻上策”中,鲁肃提到了尽占长江以南地区,然后称帝建国以争夺天下的方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拿下荆州。

总之,争夺天下也好,据江自守也罢,孙权为了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必须拿下荆州。

诸葛亮让关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可知这哪有那么容易?怎么可能是耍耍嘴皮子就能办到的事情?拿下荆州才符合孙权的核心利益。

而且,关羽治所江陵距离成都远隔两千余里的巴山蜀水,“跨有荆益”根本就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计。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蜀汉从两地分别北伐,会师中原,这更是青年诸葛亮在隆中高卧草堂中时的一种美好幻想。

电视剧《虎啸龙吟》中有一个场景,诸葛亮数次北伐,空劳无功,看到蜀国国力空虚、民有菜色,于是在刘备灵前痛哭并问道:“主公,是亮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