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是汉中之战的延续,孙权想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中间砝码

2020-10-15 14:34:01 作者: 襄樊之战是汉

再者当时孟达刘封已经攻下上庸,也就是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关羽在拿下襄樊之地,就可以和汉中之地连城一片了,这样的话刘备集团就有足够的战略空间,可以选择从襄樊之地出兵讨伐曹操了,尤其是从此地区北上,更能威慑曹操集团的统治核心地区。

至于刘备没能及时救援关羽,也是可以理解的,说到底是刘备没有想到孙权会突袭关羽大后方,关羽败的太快了。

《典略》备於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馀区。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加之当时刘备也正在经营益州,在成都到白水关(今四川青川县东北),修建房舍和堡垒,为进攻和防守打下基础,再者当时关羽兵锋正盛,曹操地盘上已经有人响应关羽了,历史记载中用威震华夏来形容,可以说关羽在进一步,那么局势就不同了。在这种态势下,刘备是想不到关羽会快速败亡的。

而襄樊之战发生了刘备没有意识到的变化,也就是孙权投向了曹氏一方,就战争结果而言,孙权集团是赚的,并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就拿夺得了荆州全部之地,但是对于后世的局势发展是不利的,毕竟孙刘双方爆发大战,徒耗兵力,反而给了曹操恢复实力的机会。那么孙权是智商下线了吗?

《三国志.武帝纪》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建康实录.太祖卷》二十四年秋,权表汉天子,自率陆逊、吕蒙等西征关羽。

《三国志.张辽传》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综合史料来看,是孙权主动向曹操表达联合之意的,《建康实录》中说是上表天子,说白了不就是和曹操联合吗,只不过具体过程应该是保密的,不然的话,消息泄露,关羽总不至于还不撤军,回防荆州。

同时张辽作为曾经长期驻守合肥,击溃孙权最具野心的一次进攻,威震孙氏集团,之后就一直驻防于江淮一带,成为遏制孙权北上的一把利刃,曹操能够调集张辽西进去救援樊城,可见当时孙权拿出的诚意足以打动曹操,不然话大范围从江淮地区抽调兵力救援樊城,就不怕孙权趁机夺取合肥,进占江淮之地吗?

那么话说回来,孙权为何会选择偷袭荆州,诛杀关羽的策略,而不是等到关羽夺取襄樊,再趁机北上呢?总的来说,孙权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可以说就算关羽真的夺取襄樊之地,之后会不会再度大举北上,还要看刘备集团的战略抉择,而且即便关羽率军北上,驻守江淮地区的曹军也未必会有所削弱。而对于孙权来说,如果可以以较小代价占领荆州全部,并成为三方势力中实力中等的集团,对于其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当时的局势是,刘备集团正在崛起,但是还谈不上取代曹氏集团,成为三方势力中的最强者,但是令孙权感到忌惮的是,刘备的实力正在稳步上升,已经具备了超越孙氏集团的条件,如果坐视刘备集团做大,那么孙氏集团的利益就必然被侵蚀。

且不说关羽拿下襄樊之后,刘备集团实现对长江中上游的掌控,孙权沿长江一线布置的防线有被刘备击溃的风险,更为主要的是,随着刘备实力的增强,在孙刘联盟中,其话语权必然增加,那么孙权就只能成为依附于刘备而存活的地方政权,孙氏集团也就出去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只能走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这一条路,也丧失了夺取天下的能力,有野心有志向的孙权自然不愿面对这样的局面。

而且偷袭关羽,拿下荆州,也使得孙权拥有和北方曹操划江而治的资本,占据长江中下游,并且获得曹操默许的割据江南,稳步发展几年,也的确可能拥有北上攻城掠地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