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东汉末期奠定后来三国格局的战争,就一定要说襄樊之战了,关羽调集荆州兵力围攻襄樊两城,一度使曹操有迁都逼其锋芒的想法,但最终孙权成为了决定战局的关键势力,孙权派军偷袭荆州,关羽因此大败。
那么这场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重要战争,到底是所谓的刘备诸葛亮的阴谋诡计,还是孙权犯傻,帮了曹操的大忙,免于曹操集团中途崩盘呢?首先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两点都站不住脚。
先来说说刘备诸葛亮的阴谋论,这一点基本上是从演义中被后人提取出来的观点,其实很好反驳,那就是刘备诸葛亮真的想除去关羽的话,有太多温和的办法,没必要把荆州和留守荆州的将士都搭上,为弄死关羽,而葬送荆州,这智商能入主益州,割据一方?这是有多瞧不起刘备和诸葛亮啊。
其实翻看历史记载的话,就可以知道,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分割点,也就是说不是汉中之战打完了,关羽也想建功立业才发动了襄樊之战,我个人认为,襄樊之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汉中之战的延续。
在汉中之战前,曹氏集团内部叛乱不止,加之入主益州后,刘备有夺取汉中的战略考量,拿下汉中,他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夺取汉中势在必行。
有一段历史记载可以说明此战刘备集团倾尽全力。
《三国志.杨洪传》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虽说当时益州还没有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绝境,但战局发展绝对是到了拼尽全力,押上一切的时候,可见当时的战局走向,刘备已经处于一定的失控态势,也就是说,在汉中之战中,刘备集团付出的代价要高于其战前预期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留守荆州的关羽不会毫无动作,坐视刘备在汉中方向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留守荆州的兵力才是支援汉中战场的关键力量。
《三国志.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历史记载文聘曾跟随乐进在寻口(湖北安陆市西南),汉津(湖北荆门市东汉水津渡),荆城(湖北钟祥市西南)三处和关羽的军队交战, 而且在汉津和荆城附近打击的是关羽的后勤部队。
关于文聘和乐进到底是什么时候征讨关羽的,历史上没有明确的时间记载,不过在寻口是和关羽所统辖正规部队发生战争的,所以个人猜测,这是襄樊之战前期,关羽率军寻机北上的阶段。而且还有一点可以印证关羽应该在汉中之战的后期就率军北上了。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遣前部司马犍为费诗拜假节。羽怒曰:“大丈彬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刘备称汉中王,派费诗去册封关羽,当时关羽已经率部围困曹仁于樊城了,已经是襄樊之战的中期了,而且刘备的态度也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他是支持关羽北伐的。
刘备册封关羽为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成为了刘备集团在荆州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如果说刘备不支持关羽北伐的话,那么在费诗前去的时候,就让关羽撤军了,再者刘备册封众人的时候,特意册封黄忠为后将军,这多少是激励关羽的意思,也就是刘备看重的是功劳而不是什么老不老的,关羽想要获得更高的地位,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拿下襄樊两城。
就整体战局来看,刘备的想法也不是毫无依据,毕竟孙刘双方虽然有摩擦,但是湘水划界后,双方关于荆州的争夺暂且告一段落,孙刘联盟尚在,只要孙权不出手,那么关羽即便没有攻下襄樊之地,仍然可以相对从容的后撤,并不至于沦落到丧师失地,身首异处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