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几千年,我国各省地图边界变了又变。这是由于地理变化,地方行政区域划分标准的变更等原因造成的。而江西省的地界却从成形到现在基本未变,这是为什么呢?
江西地理情况
江西省位于北纬24至30°、东经113至118°,接壤六省,分别是东靠浙江省和福建省,南接广东省,西连湖南省,北临湖北省以及安徽省。
江西省辖11个地级市,有南昌市(古称洪都)、吉安市(古称庐陵)等。
江西省与浙江、福建边界为怀玉山脉和武夷山脉,与广东边界为南岭,与湖南边界为罗霄山脉,与湖北、安徽边界为长江。
上图_ 江西省界
江西地界演变历史
1.汉代:豫章郡
江西在秦汉时期最出名的名称叫豫章郡。
西汉时期,汉将灌婴认为要“昌大南方”,于是在地形较平缓的平原建立了南昌城,作为豫章郡的治所。据《汉书·地理志》,这时豫章郡所辖区域有彭泽、庐陵、南昌等18县。
豫章郡与北边丹阳郡、庐江郡的边界是长江,与西边的长沙国、桂阳郡的边界是罗霄山,与东边的会稽郡的分界为怀玉山和武夷山,与南边的南海郡的分界是南岭。这与今江西边界已经高度重合。
算上部分划分不同的区域,这时豫章郡的边界和辖区已经和今江西省有95%的相似度了。
上图_ 豫章郡,郡名,在汉地南部,楚汉时期设置。治南昌县(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区)
2.魏晋至元:并入江州以及出现“江西”后的地界变化
到了魏晋南北朝,乱世中,豫章成了今南昌的代名词,已经不能像汉朝一样代表江西的广大地域了。
江西地区被纳入了江州。《晋书》载,西晋元康元年,晋元帝认为“荆、扬二州疆土统理尤难,于是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而置江州”。江西几个重要城市从名称到地域被保留下来。
到了唐朝,历史上出现了和今天江西名称十分相似的一个概念:江南西道。实际上,在早期,江南西道和江西完全是两回事。
《旧唐书》记载了江南西道的定义:“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理苏州江南西道”。这个江南西道,主要监察江西、湖北等地,并非只监察江西。可见,江南西道最早是作为一个监察区而非行政区出现的。
上图_ 安史之乱
但是安史之乱后,江西作为一个行政区出现了。
唐朝把节度使改为观察使,观察使行使管理地方军政的职责。
唐朝设立江南西道观察使,治所在洪都,也就是今天的南昌,治吉、信、抚等八州,下辖州、县二级,统辖范围与汉代的豫章郡一致。“江西”也就成了江南西道行政区的简称。
北宋神宗时期,全国分23路,今江西地区跨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两路。江南西路治辖洪、吉、抚等六州及南安等四军。
南宋,江州划入江南西路。江南东路辖今江西境内的江州、饶州、信州及南康军。
元朝把路改为行省制,将江西大部分地区纳入江西行省。
汉朝后至元朝,虽然统治者对江西地区有不同的行政划分,但辖区之间的边界变化不大,也基本保留了江西附近主要的几个地理界线,即长江,罗霄山,武夷山,南岭。
上图_ 元代 江西行省地图
3.明清:行政区和地界基本定型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江西行省布政使司领府辖13州,1县,77辖区,整个境域的边界为北自九江,南及安远,东至玉山,西达永宁,与今江西省边界大致一样。
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将行政制度改为省制,江西版图就此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