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破,就是斩,楼兰: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2020-10-20 16:57:30 作者: 不是破,就是

在我国古诗词文化中,尤其是唐诗中,楼兰是挥之不去的具象符号。如王昌龄《从军行》“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秦州杂诗》“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类似和楼兰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不是破楼兰,就是斩楼兰,楼兰到底招谁惹谁了?

楼兰自然是指古代西域的小国。这个小国在汉代开始出现。对此,《史记》《汉书》都有记载,其中《汉书·西域传》记载比较详细: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 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逐水草而居,这就是游牧民族的习性。事实上,楼兰现存遗址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面,罗布泊和孔雀河交汇处附近,活跃之地正是草原地带。考古研究证明,这就是古代的楼兰国都所在地。这一遗址逐渐被人遗忘。

不过,时间回溯到两千多年前,楼兰却是汉匈两国争夺拉拢的对象。楼兰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但楼兰位置比较独特,位于最东面,它的北面是匈奴,东面则是汉帝国。据史料记载,汉武通西域时,来往都要经过楼兰,同时匈奴为了对抗汉朝,也要控制楼兰。

某种意义上,楼兰就是大国之间的战略要冲和缓冲地带。这种情况下,楼兰要想生存,必要明确归属一方,以求自保。但是,楼兰前瞻后顾,摇摆不定起来。《汉书》说它“不两属,无以自安。”

汉元封三年(前109),汉派赵破奴率军数万人攻破姑师,俘虏楼兰王。自此,楼兰归降汉朝,并将次子尉屠耆到长安为人质。匈奴为了对抗汉朝,也开始攻击楼兰,楼兰又向楼兰称臣。匈奴一手导演,立安归立为楼兰王。尉屠耆获知消息后,将情况报告给汉朝。汉朝也很气愤。此时,已是汉昭帝主政,国力远远比不上武帝时期,劳师动众远征已不可能。于是,汉朝派出傅介子带着诏书和金银钱币去安抚楼兰。楼兰王很不领情,傅介子一气之下在酒宴上斩杀了他,后来由立尉屠耆为楼兰王。

尉屠耆主政楼兰后,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楼兰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到了西晋之后,鄯善成为中原王朝统治下的郡或镇等行政单位。从此,那个遥远的西域小国变得不再遥远起来。

回到开头,楼兰在汉代后期就已经消失了,为什么唐代诗人还一再提及呢?其实,诗人咏叹的并不是楼兰,而是像赵破奴、傅介子那样的一批人,与敌人决一死战,为国家建功立业。这种心志也是有志向的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