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五次战役大胜,诸葛五次北伐败多胜少,为何知名度差异巨大

2020-10-21 11:19:04 作者: 陆逊五次战役

很多喜欢三国的朋友可能都疑惑于一件事,陆逊多次战役都是大胜,诸葛五次北伐败多胜少,为何还会说陆逊在诸葛面前是小儿科?是因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作者都偏爱诸葛亮吗?

好吧,陈寿和罗贯中的确挺偏向蜀汉的,诸葛亮更是他们的偶像。但也没偏到这种程度,之所以给大家造成陆逊不如诸葛亮的印象,是因为陆逊的胜和诸葛亮的败压根不是一种层次,有着本质的区别。

咱们先来看看陆逊的战绩,陆逊指挥的大型战役有三次,其他都是征讨山贼土匪之类的,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太过平常,若以此作为和诸葛亮比较的战功,那就太可笑了。

第一次是襄樊之战。

孙权背叛与刘备十多年的盟约,趁关羽进攻曹操所占的襄阳和樊城时,倒戈一击,从后方抄了关羽的老家。

陆逊在这一战中,按照孙权和吕蒙拟定的计划,先是给关羽写了封信,言词谦卑的表示绝不敢与关羽为敌,稳住了关羽。

之后到南郡策反关羽的部将,才顺顺利利地拿下了荆州公安、南郡,后又占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关羽无奈败走麦城,被吴将潘璋部下马忠擒获并斩首。

了解了前因和过程,咱们就会知道东吴的这一次胜利,本就有取巧的成分,建立在关羽没有防备的基础上。只要关羽事先有一点警觉,东吴都不能成功。

因而此战东吴虽是大赢家,也并不值得夸耀,而且最大的功臣不是陆逊是吕蒙。

第二次是夷陵之战。

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率四万蜀军、一万新附的五溪蛮夷大举进攻东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前去拒敌。

刘备使用了一字排开、拉长战线、兵力分散的错误战术,陆逊看准时机,先以火攻破一蜀汉营,后又火烧连营四十余寨,杀得蜀军损兵折将,刘备狼狈逃往白帝城,没多久就郁郁而终。

这一战陆逊赢得很漂亮,但考虑到对手是刘备,军功章的含金量似乎就降低了。刘备玩政治很厉害,可军事上,凡是他自己独立指挥的战役,基本都是失败,陆逊胜过他没啥好骄傲的。

第三次是石亭之战。

为了争夺江淮地区,吴、魏两方各出奇计。东吴定下诱敌之策,鄱阳太守周鲂写信给魏将曹休,说要叛吴降魏,请他派兵来接。曹休竟然信了,率军10万深入吴地以作接应。

孙权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3万士兵,在石亭大败曹休,斩杀俘虏万余魏军,取得大胜。但胜虽胜了,东吴却没能争到地盘,算得上无功而返。

实际上东吴本可以借机扩大战果。朱桓曾对孙权建议道,曹休无勇无谋,只是因皇亲国戚的身份而被重用,咱们可以断了他的退路,迫使他投降,就能乘胜攻取寿春,割据准南,划分许昌和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可错过。

孙权征询陆逊的意见,陆逊认为这太过冒险,不可为。于是孙权打消了念头。

再说石亭之战后期,吴军在与魏军的交战中占了上风,但远远的看到曹将贾逵来援,立刻惊恐撤走,曹休率着残兵得以逃脱。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东吴整体上比较保守,陆逊更是谨慎。也许乘胜追击的确有风险,但在胜利的可能性更高的情况下也不敢与敌军拼死一战,这不是名将所为。

从战略上来看,陆逊这三次胜利和诸葛亮北伐更没得比。襄樊之战胜了,东吴与蜀汉的结盟也破了,孙权不得不向曹操俯首称臣;夷陵之战为的是防御,东吴很被动;石亭之战虽胜,除了向各方势力秀一把肌肉外,并没有起到壮大自身的作用。

况且,三次战役中,陆逊都不是决策者。

反观诸葛亮的北伐,每次都占据主动权,诸葛亮本人就是策划者和执行者,他在北伐中的价值远远超过陆逊在数次战役中的价值,北伐的意义也比东吴的小打小闹大得多,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