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和写“锄禾”的诗人李绅开撕,宰相却笑了:中了俺的奸计!

2020-10-22 20:52:11 作者: 韩愈和写“锄

这件事不妨从唐朝的科举考试说起,因为韩愈和李绅的交情及两人发生矛盾的背景“牛李党争”都与此有关。

象征中举的蟾宫折桂图

隋朝和唐初的科举考试设立了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秀才科,被列为各科之首,含金量最高,也最难考,在贞观末年被取消。此后,进士科成为最好的“出身”,也非常难考,其次是明经、俊士、明法、明书等等科目,林林总总。

韩愈24岁的时候,第4年参加考试,终于考中了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进士。要知道,唐朝每年录取的进士通常不过十几个人而已。这可是最荣耀的出身,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进士登科的人才能做到宰辅级别的最高职务。

上千考生角逐十几个进士名额,最后谁能胜出,取决于主考官的个人好恶。后来又考了好几次博学宏词科都没中的韩愈对此深有感触。

步入仕途后,韩愈一向不遗余力地举荐人才,经他保举、提携而获得进士出身或者官职的人不在少数。写下妇孺皆知的《锄禾》的诗人李绅就是其中之一。

配图

一‍封信成就9个人的前途,李绅在列

李绅比韩愈小4岁,大约在贞元十七年(801年)赴长安应试的时候认识了韩愈。从相关史料来看,两人的交情不深。韩愈与人相交从来不看对方的财富与地位如何,“荣悴不易”,他认为李绅的才华值得举荐。

贞元十八年,时任太学四门博士的韩愈写了一封信《与祠部陆员外书》,关乎10个人的命运。

陆员外是韩愈的朋友陆傪,当时主持进士考试的人叫权德舆,陆傪是副手,两人共同掌握着天下贡生的命运。

韩愈在信中向陆傪极力推荐了侯喜、韦群玉、刘述古等10个参加考试的贡生,希望陆傪多多留意。李绅的名字出现在后面,“有沈杞者,张苰者,尉迟汾者,李绅者,张后馀者,李翌者,获文或行,皆出群之才也,足以收人望,得才实。”

韩愈画像

韩愈说他们的文才或者品行都有过人之处,如果录取他们,必定会得人心,也得到了贤才。

《韩昌黎集》的批注中提到,“……刘述古以二十一年,李绅以元和元年,张后馀、张苰以元和元年,独韦群玉不见于记,皆相继登科,非公(韩愈)荐进之力欤?”

也就是说,韩愈这次举荐的10个人里,除了韦群玉未见记载,余下9人先后都考取了进士。虽然他们并不是在同一年被录取的,但这归功于韩愈屡次向朝廷举荐他们。

接下来,《韩昌黎集》的批注里又说,“宜当是时,皆争为韩门弟子也。”由于韩愈的名气和影响力大,保举的进士不少,所以当时的考生们都争着做“韩门弟子”。

总之,李绅等9个人进入仕途都应该感谢韩愈。而李绅后来官做大了,似乎早忘记了韩愈的恩惠,两人之间爆发了一场口水战。

配图

宰相设局的韩、李之争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因镇州兵乱,吏部侍郎韩愈只身前往斡旋有功,调任京兆尹,并被朝廷特意授予御史大夫一职。

御史大夫在唐朝很少设立,通常都是御史中丞主事。御史中丞主抓官员风纪,比御史大夫职务高。并且,按照惯例,京兆尹上任之后,要到御史中丞处述职,也就是“台参”。可是韩愈又接到一道朝廷的特旨,允许他不台参。

时任御史中丞的正是李绅,问题就出在这里。李绅和韩愈一样,都好与人争辩。不见韩愈来述职,李绅认为对方眼中没有他这个御史中丞,立刻上书弹劾。韩愈则告诉他,朝廷有旨,本官无需台参。

配图

李绅认为这不合规矩,两人你来我往,上书争论不休。两位朝廷高官的纷争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