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赵昚,乃是宋高宗赵构的养子,其身份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他作为南宋第二位皇帝,皇位来自宋高宗赵构的让位。
既然是让位,又是让位给养子,而且是还位宋太祖一脉,宋高宗自然就不怕宋孝宗赵昚对自己不利,他虽然名义上为太上皇,但是在让位初期,他的权力和影响力依然很大,至少宋孝宗赵昚并不敢对他不敬。
尽然如此,宋孝宗明明知道赵构是构陷岳飞的始作俑者,为何还敢在上位之后,为岳飞平反昭雪,他就不怕得罪赵构,导致皇位不保吗?
宋孝宗被后世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自然不是平庸之辈,至少他的评价是在赵构之上,所以他自然不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
宋孝宗虽然为岳飞平反,但是他将此事做的非常智慧,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给足了赵构面子,这件事抛去其他不看,只站在宋孝宗的位置去看,他处理的非常到位。
赵构一生都主和,偏安一隅、谋求和平,为达到这个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掉忠君爱国的岳飞,所以,秦桧与赵构成为坚固的“战友”关系,秦桧为金国牟利主和,赵构为一己私利,谋求苟安主和,二人一拍即合,成为害死岳飞的搭档。
在《宋史》中,对于赵构的评价极高,认为正是因为他的努力,签订绍兴和议,才换来后期的和平。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
虽然这种观点来自正史,但是却并不能站住脚,因为赵构的一味求和,并不能为南宋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是“割肉喂狼”,终于在狼的胃口再也无法满足的时候,准备一口吞掉整个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带甲60万,浩浩荡荡向南宋扑来,准备鲸吞南宋。
赵构此时才发现,那一直以“臣构”身份摇尾乞怜的求和,在这一刻被完颜亮无情的践踏,那一纸盟约如同秋天的落叶一样,飘落泥土,化为虚无。
好在,采石矶一战,虞允文大胜,金人没能得逞,只得灰溜溜的返回故地。
经过这一次金人的入侵,主和派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为南宋人编织的一场美梦在此时破碎,“失德甚多”的赵构,主动提出退位,宋孝宗在这样的情况下登基,成为新一代的皇帝,与赵构的偏安苟和思想不同,宋孝宗的内心更想收复旧地,不惜一战。
宋高宗退位,有一定原因是迫于压力,而宋孝宗登基,则是主战派最活跃的时期,想要稳稳做得这个皇位,必须要给主战派一个态度,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想建功立业,自然需要拉拢主战派。
但是宋高宗虽然此时已是太上皇,但是其影响力仍在,宋孝宗虽然有主战思想,却不得不兼顾宋高宗,最终,采取为岳飞平反这件事,来迎合主战派,激励将士的士气,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又兼顾了宋高宗,避免激怒他威胁自己,这才是宋孝宗的高明之处。
早在完颜亮带兵攻来之时,就有太学生程宏图、宋苞上书,其二人针砭时弊,提出几点意见切中要害:
第一、宋高宗下罪己诏;
第二、“首正秦桧之罪;
第三、复岳飞之爵邑,而录用其子孙,以谢 三军之士,以激忠义之气。
程宏图、宋苞提出的这三点,其实才是真正的平反岳飞之途,如果按照这三点执行,则能从根本上为岳飞平反,承认宋高宗及秦桧主和之误。
然而,宋孝宗虽然为岳飞平反,但是却并未执行这三点,而是采取一定策略,既交好主战派,又不得罪宋高宗。
宋孝宗对岳飞的平反,可以说是从谥号开始,为死去的岳飞取什么样的谥号,便足以体现宋孝宗对于岳飞的态度。
淳熙四年(1177年),由江东转运副使颜度提出应为岳飞定谥,太常寺最初拟谥为“忠愍”,这是一个美谥,一个“忠”字,足以慰藉岳飞的在天之灵,但是宋孝宗并未同意,而是令太常寺再拟,既然这个谥号被驳回,太常寺自然理解宋孝宗的意思,再次拟定的谥号则为“武穆”,明显要比“忠愍”次上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