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秦能够统一天下,并非巧合

2020-10-12 20:57:11 作者: “物竞天择,

东周末年,分封制带来的弊端发展到极致,天子大权旁落,封国各自为营明争暗斗。

经历了春秋时期的争霸,诸侯并起各自称王,天下逐渐形成七国鼎立的局面。

长达二百五十多年的混战,最终以秦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严格说来,秦国的兵力虽然强盛,但并非坚不可摧,六国中依然有能够克制其军队的国家。更何况一旦六国联手,秦国根本无力与之抗衡。军事力量受到压制的秦国,依靠什么取胜?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秦国位列七雄之首

其实战国之初,秦国只是诸侯国中普通的一员,实力和当时的强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经历了多场兼并战争后,秦国仍能屹立不倒,并且成功跻入七雄之列,与秦孝公时期推行的商鞅变法密切相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每个关键的时期,想要存活下来,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历史也是一样。

对于秦国来说,商鞅变法就是成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它改变了秦国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一个为战争而生的国家。

变革前的秦国经济,远远落后于另外六国。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重农抑商,将更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生产,国家经济得到发展。

商鞅从周朝灭亡中吸取教训,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也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军事改革上,废除原有的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激起了士兵的斗志。为建功立业得到奖赏,士兵们无不拼尽全力,多次大败魏军,使魏国再无翻身之日。

秦国放弃了儒家思想,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可惜太过依靠严酷的刑罚,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对平民的剥削。

虽然商鞅变法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总得来看还是功大于过。正是因为商鞅变法的推进,才使秦国富裕起来,继而有能力去增强军事力量。

战国中后期,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令六国望而生畏的国家。连横诸侯巧破合纵,自西向东侵吞六国

制衡向来是政治家们惯用的手段,无论是治国还是国家间的纷争,都希望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一方的势力危及到整体的稳定,很可能会自取灭亡,但如果能够打破僵局,也有可能会逆转局势。

秦国的崛起一发不可收拾,逐渐登顶六国榜首,强大的秦国使诸侯王深感危机。为了对抗秦国,战国纵横家公孙衍提出合纵之策,即“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六国就这样结成了联盟。

不过六国有“张良计”,秦国也有“过墙梯”。与公孙衍齐名的纵横家张仪,适时出现,解救秦国于水火之中。

张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提出连横之策,用以攻破六国联盟。张仪出使各国,周旋于诸侯之间,略施小计离间各国,多次从内部瓦解前去攻打秦国的联盟军。在他的努力下,六国联盟根本溃不成军。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六国联盟更是如此。张仪正是利用了诸侯王之间的利益纠葛,使其分崩离析。

建立在不稳定基础上的联盟,就如一盘散沙一样,张仪只需要稍稍借力,毋须出动大量兵力,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战国后期,实际上参与争霸的大国只剩下秦、楚、赵、齐四国,秦国再次使用计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

秦国主动出击,先灭齐楚两国,后来赵国与之僵持许久后,也难挡秦国大军。长平一战,赵括战死,赵国惨败损失四十万大军。

秦国在战胜最后的对手后,终于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张仪的连横合纵之计,不仅解决了秦国孤立无援的状态,还同时离间了各国诸侯,令他们无法形成真正的联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