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隐居为何独爱南阳?交通要道如何隐居?南阳之下,藏进心思

2020-10-23 15:22:13 作者: 名人隐居为何

3.“假”隐居“真”入仕。

《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一个真正只想着在山中终老的隐士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管仲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相,是辅佐齐桓公成为春丘五霸之首的“圣人之师”,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上将军,辅佐燕昭王燕职将燕国振兴的著名军事家。

从诸葛亮每每将自己和他们对比就能看出诸葛亮“假”隐居“真”入仕的内心想法,并且还能看出,诸葛亮不仅仅只想入仕,他还想成为像管仲和乐毅那样能使一个国家振兴的“国相”。

当然,从后面的历史来看,诸葛亮确实拥有他所说的这些才华,只可惜刘阿斗过于扶不起,同时司马氏一族也独具军事和政治才干。以至于首先在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在与司马懿的连年对战上,后来又在公元263年,刘婵没能守住他父亲和诸葛亮拼命打下来的江山,让司马昭成功攻下蜀国,蜀汉自此灭亡。

三:为何名人隐居独爱南阳?

1.南阳是众多名人的故乡

南阳耕地资源丰富,依山傍水,又非常靠近政治权利中心,因此,在这里出过无数的名人。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南阳五圣”。

分别是以善于各种谋略机关而闻名的“谋圣”姜子牙,善于想出各种奇妙计策的“智圣”诸葛亮,辅佐越王勾践使其登上霸主之位后隐退从商成为一代“商圣”的范蠡,和发明“浑天仪”观测天象,发明“地动仪”测算地震方位的科学奇才“科圣”张衡。

古代都讲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么多的名人隐士都出自这里,从而更多的有志之士认为这里人杰地灵,都心向往之。想入仕的认为隐居到这里更容易被发现,想隐居的也认为跟从那些先贤脚步,隐居在这里更显得自己高雅不在乎名利。

2.丰富的文化积淀。

说道隐居,就不得不说中国自古有之,且日益壮大的隐士文化。虽然各朝各代对于隐居这一事件的看法各不一致,有的认为无论国家盛衰,有志之士,有才之人都应当怀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心态,奉献自己报效国家,有的则认为隐居是个人选择,只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当下最合适的选择就可以。

姜子牙

像孟子就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己贫困抑郁不得志的时候只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时刻“慎独”即可,但若得志了,就需要耗尽平生所学,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好。

无论哪种说法更占优势,但从各大家纷纷提到“隐士文化”这一行为就能看出这种文化的流行程度。在这些前辈地带领之下,后继者层出不穷也就很正常了。

3.优越的地理位置。

南阳作为陕西、河南和湖北三大省的交界处。无论是姜子牙帮助周氏王朝夺得天下所处的周朝,范蠡一展所长后退隐所处的春秋时期,还是诸葛亮未能达成所愿的三国时期,南阳都是有名的交通要塞和军事要地。

首先,从历代王朝所建国都来看,长安(陕西西安)是各大帝王最为青睐的国都,前有秦朝咸阳,后有西、东两汉长安,在此地建立的王朝大多长命,是以,这附近的文化发展、商业繁华程度都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从而,毗邻洛阳所处三川郡的南阳郡各方面也都非常发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就因为其处在重要道路武关道途中而被重视。《史记》有记:“秦五百乘以救楚,败吴。”当时,秦国为了帮助楚国攻打吴国所援助的五百乘将士都是通过武关道前往战场的,从这个事例就能看出武关道道路之宽广以及其军事重要性。

在古代,各朝人都非常讲究同乡之情,同朝为官,若是听说互相为同乡,那少不得要多照顾一二,因此,作为靠近京都的南阳,有了先人名仕的带领,后继当朝为官者层出不穷。

《后汉书》有记载,东汉前期的功臣,32人里,13人都出自南阳。由此可见,选择南阳作为隐居之地,一旦一朝入仕,则朝中大多皆为同乡,如此,官途也能稍许顺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