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战国中存在感偏低,为何能并列战国七雄?它又为何会衰亡?

2020-10-24 01:38:15 作者: 韩国在战国中

韩国身处四战之地,它西邻强秦、北面魏国、南临楚国,东面也与魏国边界接壤,韩国处在各诸侯国的包围之中,不得不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以求生存

。以至于,在战国历史上,韩国给人的感受都属于存在感有点偏低那种。

那它有何过人之处,能与秦、赵、齐、楚、魏、燕并列战国七雄呢?

一、韩国并列七雄的原因

1、韩、魏、赵三家祖先原本是春秋时期大国晋国的家臣,他们三家分晋时接手了晋国的财产,韩国一开始便继承了晋国强大的军工实力

韩国的先祖姓姬,与周王室同姓,其后人因侍奉晋国有功,被封在韩原,这才有了后来的韩氏家族。

晋景公十一年,晋国置六卿的职位,韩氏族长韩厥因在和齐国作战过程中,立下大功位居一卿,号为献子。

这六卿之职一开始由十一个世家轮流执掌,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到公元前453年的时候,十一家便只剩下韩赵魏三家。当时的晋国国君晋出公不愿束手就缚,还派人请求齐鲁两国帮助他一起讨伐韩赵魏三卿,结果最后却以晋出公惨败,病死在逃亡路上收尾。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了韩、赵、魏三家的诸侯地位,周天子此举无形中也暴露出自身对诸侯们的掌控力已经到了快要彻底消失的地步。

而此时,韩赵魏三家基本掌握了晋国的军政、经济大权,晋国国君的影响力基本上名存实亡,甚至于到晋幽公那一代,原本的春秋霸主晋国,便只剩下绛与曲沃二地掌握在国君手中。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废晋静公而分其地,彻底接手了晋国的领地。

次年韩国灭掉了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这次政治势力的重新洗牌,拉开了战国的序幕。

站在晋国肩膀上诞生的韩、赵、魏三国,从一出现便具备着强大的实力,他们在各自疆域内早已建立了稳固的经济、政治根基。

在面对外敌的时候,韩赵魏三国也有着一致对外的默契,这无疑也是帮助他们在战乱不断的战国时代中,立足的政治智慧。

此时的韩国有多强呢

苏秦曾经游

说韩宣王,他说了这样一番话:“韩……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

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簠芮,无不毕具

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韩卒之勇,天下莫能当

。”(《史记·苏秦列传》)

简单来说,苏秦是在讲韩国的弓弩、剑戟很先进,敌人很难挡住韩国的士兵。只要韩国士兵披着坚固的铠甲,拉着强劲的硬弩,佩戴着锋利的宝剑,便可以在战场上以一当百,做到“天下莫能当”的程度。

苏秦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当然不单单是恭维,还因为他知道当时韩国宜阳是闻名诸国的冶铁中心,加上韩国手握战国时知名的铁矿山“宜阳铁山”,这保证了韩国能够在别国士兵还用着青铜武器的时候,韩国士兵便能凭借着铁器占尽装备上的优势。

不过,把韩国实力推上巅峰的,不是武器,而是一个叫做申不害的政治家。

2、韩国重用申不害改革,使得韩国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史记·韩世家》:申不害相韩,脩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史记中的这段话,描述的是申不害在韩国进行改革之后,韩国国内得到治理,诸国不敢来犯的情况。

申不害在韩国进行改革时,推崇“法”治和“术”治,他强调加强君主的特权,限制贵族的特权,使民富国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