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早已准备两条妙计!如果没死那么早,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2020-10-25 00:07:15 作者: 赵匡胤早已准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他向契丹求救,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且做了契丹的“儿皇帝”。随后石敬瑭在契丹大军的帮助下,消灭后唐,建立了后晋,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或者幽蓟十六州)自落入契丹之后,中原王朝便在北方失去了天然的屏障。直至四百多年后,大明消灭了元朝,燕云十六州才重新回归中原王朝。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了大宋,之后赵匡胤平荆南、灭后蜀、克南汉、定南唐,最后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统一了中原。

赵匡胤削弱藩镇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北宋政权的隐患之后,剩下的就只有民族之间的遗留问题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指: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音归,原属北京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灵丘)、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

燕云十六州的军事重要性毋庸置疑,北宋失去这个天然屏障,使得北方门户大开,几乎无险可守,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就可以长驱直入、肆无忌惮。因此没有燕云十六州,对北宋来说不止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是一个心腹大患。第二个就是经济问题,燕云地区自古就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契丹得到燕云十六州后,汉人改变了契丹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从单一的游牧经济变成了农牧结合的经济模式,使他们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时燕云地区也是主要的赋税和兵源供应地。

燕云十六州兼具军事和经济的两大重要性,雄才大略的赵匡胤没有不收回燕云十六州的理由,可是当他着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却撒手人寰,而终宋一朝也再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后世许多人诟病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尤其是陆游,他认为赵匡胤收复南方的政权之后,军队的巅峰期已过,疲惫之师再无力讨伐契丹,如果当初先讨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啃下最难啃的骨头,剩下的弱国也就不足为虑了,陆游认为是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失误,最终导致这样的局面。

可问题的关键性在于,如果先攻打契丹,就一定能打得过吗?赵匡胤统治期间并没有与契丹有过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究竟能不能打得过,谁也下不了结论。但是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曾经两次以举国之力讨伐契丹,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他没有赵匡胤的英明与神武,但是如果换成赵匡胤领导这两次战争的话,恐怕也没有多大的胜算。

赵匡胤在位期间一直没有对契丹用兵的原因,就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量,他认为以北宋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击败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此时的北宋刚刚结束乱世纷争,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停止战争、休养生息,如果这时讨伐契丹,显然是与正确发展背道而驰的。

而对于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实际上是另有一番打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有这样的记载:初,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割幽蓟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