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六世而得天下的秦国为何二世而亡?详解成也法制败也法制的秦朝

2020-10-25 12:03:58 作者: 历六世而得天

闲暇之余,那份久违的爱情、亲情、仁义、恭顺等就会在人们心理开始生根发芽,但是人们想要的这些,国家一样都给不了,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抱怨了,开始心生不满了。

而当时秦国的法律缺的正好就是人性向往美好的一面,秦法只是最大限度的做到了限制人性的恶,却没有无限放大人性的善,而这个善,就是儒家所大力提倡的,也是汉朝廷所积极推广的。

这个时候的儒家自然就开始大行其道,刘邦当年进入咸阳为什么要废除其它秦法,只跟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就是因为刘邦看懂了这一点,看懂了百姓心中的向往。

约法三章是为了让百姓不忘法,从而守法、畏法,;废除其它秦法是为了顺应百姓心中所想,所以刘邦在进入关中以后的这一道命令,就为他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基本盘,后来楚汉争霸的时候,无论刘邦怎么输,只要他还活着,就永远有翻盘的机会,为什么?因为民心所向,因为他身后的靠山是百姓,有了百姓就意味着有了永不枯竭的兵员。

而项羽对咸阳进行屠城的残暴行为,就如同战时严苛的秦法,他逆反了百姓心理的预期,故而他只需要败一次,就意味着他永远的失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只有最适合当时特定环境的因素,才能够生存并发扬壮大。

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强大不?绝对强大,那他为什么灭亡了?就因为他们不适应大自然的环境,所以自生自灭。

同理,当时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强大不?对山东六国以一敌六并战而灭之;蒙恬率领的大秦铁骑,跟长于野战的匈奴兵进行了一次旷野上的强悍对决,一战就将他们逐往北疆,终秦一世,再不敢西向以进关中,这种战斗力绝对爆表。

什么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的虎豹骑,刘备手里的白眊兵,隋朝末年李世民麾下的玄甲兵,跟曾经的大秦铁骑比起来,不过是繁星皓月、沧海之流。

但是秦国为什么还是亡了?就因为秦国当时的法律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国情国势。

这时的汉朝应时而生,纵使初期的西汉很弱小,只能依靠跟匈奴的联姻换取长治久安,但是人家符合当时普天臣民的心中所想和利益。

一言以蔽之,多年战乱后的人民,渴望和平、渴望文治、更渴望美好,这个只有儒家是最适合的。

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里的适者就是儒家,以法律制民,以道德化民,就是西汉王朝的两把双刃剑,也是这种“双剑齐下”的国策,才能广布上下人心四百年不坠的大汉基业,后世王朝也是吸取到了秦朝和汉朝的经验,所以才会选择两者相结合,战时用法制,战后用文治。

秦始皇也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有他后来对儒家士人的大殿问政,只是对于他这个信奉了一辈子法家的人来说,让他晚年改政,他有点下不去手,这里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情怀的难以割舍和坚持。

况且,当时的秦朝还没有到非改不可的地步,留给扶苏来做这件事,一来可以让他有自己的功业,得到朝野臣民的真心拥戴;二来只有这样他的统治地位才能够稳固,不是什么事情都让他老子做完,这样不利于后代国君的统治;三来就是秦始皇的一点私心,我嬴政的儿子没有孬种,是我的儿子就自己做一番功绩出来。

所以他只能把这个任务交给扶苏来完成,同样,如果秦始皇意识不到将来是儒家的天下,他就不会有什么后来的大殿问政,对于扶苏多次和他的政见不合(扶苏多次向秦始皇提到了必需得广施仁政),他也不可能宽恕扶苏,原因就在于,对于天下大势,秦始皇看的比谁都明白,而他迟迟不变法,放不下的不过是自己心中的那份执念,那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