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金刚川》,很多人想起另一部电影…亲历者讲述:70年前“冰血长津湖”

2020-10-25 20:55:28 作者: 看过《金刚川

摘要:这周末,电影《金刚川》上映,许多人看完后想起了另一部同样是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冰血长津湖》。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志愿军文献馆的志愿军广场举行,21位志愿军老战士来到现场,回顾了70年前那场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

进入文献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雕塑——“冰血长津湖”。天空中飘飘落下白色的雪花,四周是坚实的寒冰,敌人正十分警戒地向前走去,而趴在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始终保持着作战动作,纹丝不动。

“这座雕塑还原的场景是长津湖战役。”上海志愿军文献馆馆长吕振欣说,“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主要面对的敌人是寒冷,寒冷比子弹更可怕。第9兵团的战士大多是来自南方的十几岁孩子,他们很多人是第一次看到雪,也是最后一次看到雪。”

长津湖的战场是由雪的白和血的红组成的。资料

这周末,电影《金刚川》上映,许多人看完后想起了另一部同样是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冰血长津湖》。而亲历这场战役的老战士刘石安,今天也来到了纪念活动现场。

志愿军老战士刘石安。

刘石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0军的战士,1950年11月3日进入朝鲜。“第9兵团开始是驻扎在上海的,后来把部队调到了北方。”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

1950年的冬天,是朝鲜5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夜晚的时候,有时气温甚至达到零下40摄氏度。“第9兵团的战士对北方的天气不适应,志愿军士兵穿的都是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一路行军,战士们就睡在雪地里,找些松枝往地上铺一铺,加上一层被子睡下。在这场战役中,我们面对的主要困难就是冻伤。”

今年也是上海志愿军文献馆开馆7周年,这里陈列着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文献资料和收藏品。一张报纸,一双棉靴,一台陈旧的电报机……这些沉默的纪念物背后,承载着70年前那场战争的惨烈。志愿军老战士陈全良参军时只有19岁,他是志愿报名的,在军中担任通讯兵。在一次战役中,他和战友冲上山坡架设电台,但遭到了敌军的猛烈轰炸,所有战友都壮烈牺牲,他也昏死了过去,后来被人从土堆中发现,才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志愿军老战士陈全良。资料

活动仪式最后,东港小学的学生代表向全体志愿军老战士佩戴红领巾,前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的现武警上海总队执勤二支队执勤二大队的官兵也来到现场。当老、中、青三代人同台时,在场许多市民和志愿军家属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强军战歌》的歌声在广场上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