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给了我无尽的痛苦,但我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吼,便专指河东刘氏(今山西运城永济县)。唐朝时,“河东三大姓”名传天下,河东柳氏独坐一家,河东薛氏、裴氏并而列之。
柳氏祖上全盛的时期可追溯到武则天还没有出头之前。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便是柳氏当时最荣耀的人,那时候,柳家在尚书省任职的官员就有二十三人,可以说是盛极一时。王皇后被废,武则天开始掌权,柳氏家族自然成为了朝廷打击的对象。柳氏也从神坛跌落至低谷,再也没有能力崛起。
在这种家族渐渐衰败的处境下,柳宗元在京城出生了,他的不幸或许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他不偏不倚生活在了大唐最尴尬的年代,安史之乱后的十年,这个时期大唐将由盛转衰。也就意味着,柳宗元将目睹这个无法接受的过程,国家开始积弱,家族振兴谈何容易。
但难得可贵的是,柳宗元虽不能在政治界有多么出色的成绩,但他将会代表柳氏站在唐朝文学的顶峰,与同时期的文人对话。显然这些都只是后话了,现实终归还是要面对的。
现实就是,这个刚出生不久的河东娃娃将独自承担未来生活的痛楚,悲催的命运,苦逼的生活,这一切将会把他撕得体无全肤,然后告诉他:“纵然你是唐宋八大家的老大哥,那又怎样!”
少年有才,暗许报国之志
20岁时,柳宗元被选为乡贡,第二年,便考中了进士。24岁时,柳宗元任秘书省任校书郎。26岁时,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29岁时,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30时,柳宗元被任监察御史里行。
十年的升迁之路,让柳宗元看到了唐朝政治的黑暗腐败,他感觉国家积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必须有一场改革来再现大唐盛世,而他也愿意做革新路上的先锋官。
“二王八司马”
唐顺宗继位后,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迅速得到了重用,顺宗志在改革,而王叔文、王伾主张的政治主见就是改革,君臣一心,改革大局立刻铺开,大唐复兴的蓝图若隐若现。寻求报国机会的柳宗元也申请加入了组织,同来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7人。就这样一帝二王八司马的改革联盟正式成立,史称“永贞革新”。
但现实丝毫不讲人情,即使君臣一心,但在藩镇割据,宦官当权的巨大现实面前,热血改革派的影响力以及执行力就显得弱小不堪,况且这个革新联盟的老大哥唐顺宗第二年就挂了,有心改革,无力回天啊。唐宪宗继位后,“永贞革新”也就散了,该治罪的治罪,该贬官的贬官。
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后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韩泰被贬为虔州司马,陈谏被贬为台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韩晔被贬为饶州司马,凌准被贬为连州司马,程异被贬为郴州司马。(这就是“二王八司马”的来历)
没有生活根基的理想,只是在空谈
在永州的十年,柳宗元母亲病逝,女儿夭折,家中失火,妻子早就难产而死,可谓是家破人亡。生活就是把杀猪刀,前几年,还立志报国,为理想而奋斗,而现在故乡回不去,家破人亡,后继无人,自己三十多岁就全身是病。以前为振兴家族而努力,现在只渴求繁衍后代,延续家中香火。
理想与现实永远不相容。
孤苦无依的柳宗元在这世间只剩下了身体,灵魂早已死去,幸好的是,好友刘禹锡也经常写信给他。刘禹锡的《秋词》至少让柳宗元心里的苦闷缓解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