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代诗人白居易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美景就定格在诗句中,我们每个人梦中都有一幅江南美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亭台楼阁……江南,现在一般指是长江下游地区的苏南、浙北、上海、皖南等地,但你一定听过塞上江南和塞外江南,这又是指什么地方呢?
长城是古代中原人民抵御北方游牧势力的防御设施,塞在古代指长城,长城之外即称塞外或塞北。位于西北地区的宁夏就是大名鼎鼎的塞上江南(曾称塞北江南),这好像和我们的普通认知不太相同,一般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认为西北地区都是那种干旱苍凉的样子,很难将其与温暖湿润的江南联想在一起。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奔腾,在六盘山以北、贺兰山以东、鄂尔多斯高原以西穿过,在两岸形成一大片平原地区,这就是宁夏平原(或称银川平原)。宁夏平原虽然处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界线以外,但是因为有了黄河之水的滋润,这里物产丰饶、瓜果飘香,风景迤逦美若江南,让人心醉。宁夏平原虽然只有一万多平方公里,一千多年来却是西北著名的大粮仓,有句歌谣这样写到“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
在古代,农耕区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位于西北地区的宁夏平原能成为粮仓,有南北朝时期北周的一份功劳。东汉后期一样,南北朝后期也是三国鼎立,只不过是北周、北齐和陈。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后,和南方的陈朝对峙,都想干掉对方,统一天下。578年,北周和陈朝之间爆发吕梁之战,陈朝惨败,全军覆没。
大批被俘的陈朝士兵被北周安置在灵州(宁夏灵武、吴忠之间)垦荒,这些被俘士兵来自江南,给宁夏平原带来了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从此良田阡陌,生机勃勃。在两宋时期,相对于邻居北宋、南宋、辽、金来说,西夏体量很小,却能一直存在而不亡,除了西夏兵骁勇善战外,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夏占据着富饶的西夏平原,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说了塞上江南,我们再来说一说塞外江南。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写过一首气势磅礴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成于唐玄宗时期,当时唐朝和吐蕃之间在河陇地区战争不断。此时的王昌龄二十多岁,满腔热血,准备投笔从戎,正在河西玉门关外体验边塞生活,有感而发而得。
玉门关,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是古代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北路的必经之道,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汉武帝时,汉朝对匈奴进行反击,派霍去病等将军西征,赶走匈奴势力,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河西四郡,并修建汉长城和玉门关、阳关,作为边防设施。古代阳关、玉门关要塞之外就是茫茫西域大漠,往西就是人烟稀少的塞外了。要不王维怎能写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来?
塞外江南就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是不是想到葡萄挂满枝头的吐鲁番?其实,塞外江南另有所指,是伊犁,即伊犁河谷。新疆的地形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即“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中部天山山脉,南部为昆仑山脉,中间夹着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也可以这么说,新疆是被东西走向的天山分为南北两部分。天山的西侧有一个巨大的喇叭口,这里就是伊犁河谷。从这里往西一马平川延伸到里海,季风送来大量暖湿气流,为伊犁带来大量降水,使得这里的土地肥沃,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呈现出与天山东侧荒凉大漠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象,被称为塞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