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典故丨“名落孙山”与叫孙山的读书人有关

2020-10-26 14:31:18 作者: 小典故丨“名

扒着门缝看历史

晋国国君夷吾 是个忘恩负义之人

在春秋的时候,有一次晋国王室发生政变,王室的公子们纷纷跑到国外避难。没过多久,政变平息,但前任国王却在政变中被杀死了,所以,王位空缺了。这样一来,在国外避难的公子们为了早些赶回晋国抢夺王位,想尽一切办法。

公子夷吾为了确保回国途中万无一失,请求秦国国王秦穆公派兵护送,并许诺,继位成功之后,送给秦国八座城池,甘当秦国小弟。

秦国是大国,由秦兵护送,夷吾顺利回到晋国,并如愿做上晋国国君。秦穆公很高兴,派人来找夷吾,接收城池。夷吾却装起了糊涂,一会儿说没答应过送秦国城池,一会儿说自己做不了主,大臣们不同意,扯皮了半天,秦国使者只好空手而回。

秦穆公气得半死,但为了大局,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夷吾运气不怎么好,刚当上国王第二年,晋国就发生大旱,千里绝收,饿殍(piǎo)遍野。大臣们说:“秦国多年来积蓄颇丰,可以向秦国借粮。”夷吾硬着头皮派人去秦国借粮。

秦国朝野一片反对,非但不让借,还纷纷出主意,若这时攻打晋国,必能一举拿下。秦国有一宰相,名叫百里奚,却说:“夷吾出尔反尔,是个不讲信用的小人,但晋国百姓无罪,不应该跟着遭殃。”于是秦穆公派人给晋国送去大批粮食,帮晋国渡过难关。

过了两年,轮到秦国大旱,秦穆公想到当年给晋国的支援,兴冲冲地派人去晋国借粮。没想到,夷吾非但没有报秦国的借粮之恩,反而趁机带兵攻打秦国。

秦国的军队,由于经常和西戎打仗,一个个身强力壮、骁勇善战,战斗力爆表。而晋国呢,几年来不停地宫斗,国王换了一茬又一茬,军队人心不稳,这次战斗又师出无名,甚至被天下人耻笑,根本毫无战斗力可言。

夷吾以为秦国灾难当前,必可一击即溃,为了树立自己的英雄形象,决定亲自出征。结果,战斗刚刚开始,晋军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夷吾在战车上迷迷瞪瞪的,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成了秦军的俘虏。

秦穆公本想把夷吾拉到菜市口斩首示众,但后来听人劝谏,心一软,又把夷吾放回了晋国。(文/书香遍野)

小典故

“名落孙山”与叫孙山的读书人有关

“名落孙山”是一条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名次落在了孙山的后边,是指考试没有考中的意思。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苏州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非常幽默,喜欢开玩笑,是当地有名的“滑稽才子”。有一年,苏州举行乡试(相当于省一级的考试),孙山和同乡的一个朋友一起去参加乡试。考完了以后,好不容易等到了公布成绩那天,考中的名单上有孙山的名字,是最后一名,而他的那个朋友却没有考中。

孙山回了家,而他的那个朋友因为没有考中而心里不高兴,就暂时留在了城里。没过几天,喜报到了,家乡的亲戚朋友们,都前来向孙山祝贺。那个落榜的朋友的父亲也来了,不仅是为了祝贺,更是来向孙山打听一下自己儿子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孙山自然不好回答,因为如果回答得太直接:“你儿子没考中!”这样太刺激对方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也太让人下不了台。该怎么回答呢?

孙山自然有孙山的办法,这个“滑稽才子”,随口编了两句诗,就算是回答他那朋友的父亲了: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说:公布成绩的红榜上最后一名是写我孙山,而至于您的儿子嘛,那就落在我孙山的后面。孙山已经是最后一名,落在他的后面,那当然是没有被录取了。(文/吕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