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一个好下属?范蠡救子,对当今社会有何启示?

2020-10-26 20:05:13 作者: 怎么做一个好

范蠡,一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放光彩的人物。为政,范蠡身居相位,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功成名就后全身而退;经商,范蠡白手起家,家资千万,被后世尊为“商圣”。范蠡的种种经历无不展现着其举世无双的智慧与才干。正因如此,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不惜花费大量笔墨记载范蠡的传奇经历,其中一则范蠡救子的事情值得品味思索。

范蠡定居陶地后,其中子因在楚国杀人而身陷囹圄。范蠡认同杀人偿命的原则,但因“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观念,他还是决定派幼子携千金之财前往楚国,请托故友庄生设法搭救中子。当幼子临行之际,范蠡长子却表示身为长兄,理应由他前往楚国搭救弟弟,如果不派他去的话就自杀而死。范蠡之妻也劝说派长子前往楚国。迫于无奈,范蠡只得同意让长子前往楚国,临行前特意叮嘱长子“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为营救中子,长子出发时又私自携带了数百金钱财。

庄生居住在楚都城郊,门前荒草遮道,屋内家徒四壁,生活颇为贫苦,但因为人清正廉直备受国人敬重。范蠡长子到楚国后拜访了庄生,将范蠡的书信和千金之财一并交给庄生。庄生收下书信财物后告诫其尽快离开楚国,幼子获释后也不要追问具体过程。另外,庄生嘱咐其妻妥善保管财物,事成之后归还范蠡。不几天,庄生进宫求见楚王,说其夜观天象,楚国将要面临灾祸,君主修德方可避祸。楚王接受了庄生的建议,决意大赦罪犯。范蠡幼子获释在望。

离开庄生处后,范蠡长子没有听从庄生的告诫尽快离开楚国,私下又去结交楚国的近臣显贵,当其从楚王近臣口中得知楚王将要大赦罪犯时,他认为幼子获释并非庄生发挥了作用,之前所送的千金之财应该索要回来。当范蠡长子再次出现在庄生面前时,庄生非常震惊,随后明白了对方的来意,将财物原样奉还。

对于范蠡长子索要财物的行为,庄生认为受到了侮辱,随即再次进宫求见楚王,说民众传言楚王大赦罪犯目的是为了保全范蠡中子,避免灾祸只是幌子而已。楚王听罢大怒,决定处死范蠡中子后再大赦罪犯。最后,范蠡长子只得带着弟弟的尸首返回陶地。

当范蠡身边的人都因中子丧命感到哀伤时,范蠡却大笑起来,说他早已预料到了这样的结局。幼子出生于范蠡富贵之后,生来便是锦衣玉食、挥金如土的生活,由他前往绝不会像长子那样去讨要钱财,这就是范蠡起初打算派幼子前往楚国的原因所在。

范蠡长子的本意是好的,也想把弟弟营救出来,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缺乏对整件事情的思考。像范蠡这样从政则位极人臣,经商则家资千万的智者,其派幼子前往楚国,而不按常理派长子前往必然是有原因的,显然,在范蠡看来幼子比长子更适合执行这一任务。事出反常必有因,对于这里面的个中缘由,范蠡长子没有思考过,非但不思考,反而感情用事,以死相逼要求前往楚国。临行前范蠡特意叮嘱长子到楚国之后一切听从庄生安排,以范蠡的智慧,其把营救中子的希望寄托在身居陋巷、贫苦寒酸的庄生身上,必然是知道庄生有能力影响楚王的决策。可惜的是范蠡的这一用意也没有引起长子的思考。

范蠡救子这件事情值得我们品味。如果上级是一个睿智不凡、经历丰富,在各方面都碾压自己的领导,对于上级安排的任务,自己一时不能理解其用意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明智的方法应该是按要求如实执行,执行的同时琢磨领导这样安排的原因和意图,而不是凭自己浅陋的经历自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