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背后隐藏着什么?

2020-10-27 11:18:17 作者: 安史之乱背后

安史之乱背后隐藏着什么

提起唐朝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非常不错的,毕竟唐朝时候我们国家可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唐太宗李世民还被尊为天可汗呢。在当时周围的国家几乎全都是我们的藩属国。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当时的日本为了学习大唐优秀文化,曾先后十几次派遣使者前来中原学习文化和制度。尤其是在唐太宗时期,日本派来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甚至,日本奈良城就是仿照大唐长安城设计的。日本在各方面学习大唐,还成为大唐的藩属国。至今好多我们国家已经毁坏的唐朝建筑和遗迹还可以在日本找到相似的。

但是到唐朝中期,唐玄宗在位时,似乎是应验了乐极生悲这个词,唐朝的实力达到了顶峰,可是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场灾祸就席卷而来了,这就是安史之乱。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深入分析一下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和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这其实也是我国古代各种造反事件和动乱事件的共同原因了。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 ,肆意盘剥百姓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这可以说另百姓失去了生活的经济基础。

另外当时唐玄宗任用的宰相李林甫是个卑鄙无耻表里不一的奸诈之徒,他秘密培植党羽,陷害忠良,把持朝政。另外,唐玄宗重用杨贵妃的表哥杨国忠,这个杨国忠也是个无耻小人,他公行贿赂,妒贤疾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素有隔阂,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这基本可以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朝廷内部原因。

另外我们可以根据史实看出,在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安禄山和史思明任用的主要将领和这次叛乱的核心人物,大部分都是汉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主要是在五胡乱华时期胡人就大量入主中原,一直到这时候,中原地区都还是各种少数民族和汉族同居,所以汉族受少数民族影响很深。在这样的氛围,甚至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中,一些少数民族和汉族结亲,血缘关系也更加接近,这些头子一鼓动,他们心中的火花就立刻燃了起来。

其实此次事件也算是朝廷政策的一次重大失误。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这些节度使在财政,军事,行政,人口,土地上都掌有很大实权,因此在可以说是占地为王,割据一方,一旦心中有了对朝廷的不满,就起兵造反,有兵力又有财力,造反当然是很容易的事。

发生了这么大的乱子,唐朝也当然从中吸取了教训,此后唐朝的历任皇帝明里暗里都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势力。唐宪宗元和十年,朝廷讨伐叛乱藩镇淮西,成德王承宗和淄青李师道出于唇亡齿寒之危,联合派遣刺客杀掉了主战派宰相武元衡,重伤主战派大臣裴度。宪宗震怒,立刻捕杀疑似刺客的成德在京将士八人,并提拔裴度为宰相。裴度请求亲自前往前线督战,于元和十二年攻克淮西,并活捉节度使吴元济。元和十四年灭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被杀,又杀了当年李师道派遣入京的刺客数人。本来宪宗不想饶恕王承宗,出于给功臣魏博田弘正的面子,准许他将两个儿子送到京城为人质,并将所管德州棣州还于朝廷。此后不久,王承宗在忧惧中死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