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扫叶山房……松江这些老店,每一间都有故事

2020-10-27 20:54:41 作者: 稻香村、扫叶

松江老店拾遗补阙

邢砚斐

书坊、书局

松江“扫叶山房”,在马路桥对面东北处(今人民路中山中路交汇处东北角,即原张祥河宅)。是清代最著名的以出版古籍为主的民间出版机构之一。清乾隆年间洞庭山席氏于苏州阊门、松江开设书坊。1862—1874年在上海彩衣街设分店(南号)。1880年在上海棋盘街设分店(北号)。后以上海棋盘街北号为总店,共有上海、松江、苏州、武汉等五个分号,为当时上海最大的书店。

民国初年的“扫叶山房”松江分号主人是席悟奕。他在翻印大量古籍的同时,还出版发行了两份杂志,分别为《文艺杂志》和《织云杂志》。《文艺杂志》创刊于民国三年(1914)夏,每月一期。民国四年(1915)夏,改为季刊。现存十三期。杂志由雷瑨担任主编,每期所登文字约八万言,所辟栏目各期皆有所变化,有文录、诗录、词录、谐文、谐诗等栏目,刊登不同作者的零篇短章。

《织云杂志》,创刊于民国三年(1914)九月,由席悟奕创办,顾痴遁、杜啸霞任编辑。该杂志现仅存第一期和第二期。第一期前登有主要撰稿人的照片。每期分文选、诗词选、谐文、谭丛、小说、传奇、杂俎、征献八类栏目。内容驳杂,无论古今中外,雅言俗文一并登入。这二份杂志,颇具影响,体现了当时扫叶山房的特色。

抗战爆发后,“扫叶山房”马路桥房屋被毁,席悟奕迁居上海,松江分号即告歇业。

此外,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松江还有“世界书局”,位于白龙潭口。专营各类书籍、杂志、画报等。

叶山房分号情况(图片由作者提供)

《织云杂志》书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文艺杂志》书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世界书局广告(图片由作者提供)

松江毛笔店

松江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不仅有书坊,也有毛笔店。民国前期,城内就有三家笔店。“孙珍三”笔店开设在城内佛字桥堍。笔店从湖州采购原坯,再在店内进行加工精制。小到几文钱一枝的羊毫笔,大到十几元一枝的特制狼毫、紫毫、兔毫、鸡豪笔,应有尽有。每支笔杆均刻“孙珍三”店号。因钢笔、铅笔兴起及同行竞争,生意渐渐式微。因“孙珍三”牌子老,名气大,后有湖州人郑重达用百石米的代价,盘下笔店,由他经营。郑氏既善制笔又善交际,所以生意大有起色。据说当时孙珍三制的毛笔曾远销到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抗战爆发,店屋被毁。抗战胜利后于泽润桥西堍(今百岁坊西)重新开张。建国后店主改业,笔店关闭。

“汤云谷”笔店在丰乐桥(今谷阳路、中山路交汇处西)。店主原籍南京,清同治年间赴松定居。“汤云谷”所售毛笔均为一般大路货,但墨锭“金不换”、“五百斤油”等销路很好。后店一分为二,长子在马路桥堍另开一爿,挂牌“汤云谷笔店”;丰乐桥由次子经营,挂牌为“汤云谷祥记”。

建国后,“汤云谷笔店”改业为水果店、“汤云谷祥记”公私合营并入合作商店。

“文林堂”笔店开在今松江中山中路38号(第二行政中心)西侧。店主善经营,不仅制笔还带维修毛笔,深受欢迎。除卖毛笔外,兼售文具。石笔、铅笔、自来水笔等一应俱全,颜料、印泥、图章、墨盒等无不兼备。抗战时松江城内遭日机轰炸,房屋被毁,店主亡故,后续无人。

松江的“稻香村”松江岳庙稻香村点心店是爿名店,店内“鹅头颈、赤豆糕”,让人回味无穷。据我所知,在此之前松江另有二家叫稻香村的店。

一是“稻香村”南货店。开在松汇路北侧,红楼宾馆西边,三间门面,规模不小。民国初开业,店主姓张,经营各地土特产以及自制糕点等。1937年抗战时店被炸毁。

二是“稻香村”茶食店,开在松江中山路泽润桥(即今百岁坊西南)。抗战胜利后开业,解放初尚在。经营南北杂货、咖啡茶点等。此二家均为前店后工场,自制的糕点、茶食小吃有一口酥、绿豆糕、糖冬瓜、糖金桔、红绿丝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