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一场东方和西方帝国迟早要碰撞的战役(三)

2020-10-27 21:43:00 作者: 怛罗斯之战,

(续上篇)

在怛罗斯战役后,唐朝与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之间通常关系,并未见受到此战的显著影响,阿拔斯在对华关系方面上与前朝没有什么改变。

《册府元龟》有史记载,怛罗斯之战后中的47年,阿拔斯使臣来华的17次记录。自战后的6年,每年均有阿拔斯使臣来朝,仅753年就来了4次。

一、怛罗斯之战失败,高仙芝所率领的蕃、汉兵士3万余人,损失殆尽。“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高仙芝带领残部,浴血奋战,才得以逃脱。

失败后的高仙芝被免除所担任的安西四镇节度使的职务,调回京师受命。

公元752年,唐玄宗以安西行军司马封常清为安西四镇节度使。虽然怛罗斯战败,但高仙芝仍受重用,数年后的安史叛乱,高仙芝仍然领兵平乱。

公元753年,升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的封常清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攻占大勃律菩萨劳城。

755年达到了西域经略的鼎盛,从长安安远门西行至唐境西陲1.2万里,陇右作为东西交流的咽喉要地,成为唐朝最为富庶的地方。西域仍然发出唐王朝的最强音。

756年,参与怛罗斯战役的拔汗那与阿拔斯王朝仍派兵助唐镇压安史之乱。以在安史之乱期间,阿拉伯帝国的曼苏尔哈里发曾经应唐肃宗的请求,派出4000阿拉伯军队帮助唐朝平叛,甚至参与了收复长安的战役。

因此,怛罗斯之战并未影响安西大都护府在西域的影响力,安西四镇依然坚如磐石,大食也并未踏入大唐半步。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叛乱,唐玄宗召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封常清奉命出东都募兵讨伐安禄山。与此同时玄宗命高仙芝东征,屯陕州。

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在防务空虚、兵不习战的情况下扼守潼关,这位高句丽族名将显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

公元756年,遗憾的是,不久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高仙芝。此后唐朝逐步陷入藩镇割据状态,再未重现昔日辉煌,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

公元763年,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自尽,叛将田承嗣、李怀仙、李抱忠降唐,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但藩镇割据之局已成,河朔三镇从此只是名义上奉唐正朔。

八年的安史之乱耗光了大唐的国力。从安禄山起兵反叛开始,盛唐的辉煌与在西域的光荣逐渐凋零,昔日的繁荣和太平再难寻觅,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阿拉伯帝国在怛罗斯战役中虽然获胜,但损失也非常惨重,而且没多久国内就爆发了内乱。参加了怛罗斯之战的主将之一齐亚德·萨利赫因为受到猜忌,被他的上司阿布·穆斯林处死。

带领阿拉伯军队击败唐军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被阿拉伯统治者视为威胁统治的不安分因素,因为阿布·穆斯林控制着阿拉伯帝国最强的呼罗珊军团。

于是曼苏尔便把阿布·穆斯林任命为埃及总督,想让阿布·穆斯林远离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是却遭到了阿布·穆斯林的拒绝,这让曼苏尔的心里更加感到惶惶不可终日。

755年,曼苏尔再次召唤阿布·穆斯林前往巴格达的皇宫商讨军务,结果阿布·穆斯林一到宫里,曼苏尔下令就让自己的亲兵把阿布·穆斯林当众处死,罪名是图谋反叛之罪。

而阿布·穆斯林死后,先后爆发了辛巴德起义、依斯哈克起义以及新呼罗珊总督阿布德·阿勒·贾巴尔的叛乱,一系列叛乱导致阿拉伯帝国元气大伤。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