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要熬到七十才造反?不是不想早动手,而是水未到渠难成

2020-10-27 23:20:52 作者: 司马懿为何要

司马懿为何要熬到七十才造反?不是不想早动手,而是水未到渠难成

公元249年,魏帝曹芳率曹爽、曹羲兄弟及部分朝臣,去高平陵祭扫魏明帝曹叡,装病的司马懿利用洛阳空虚的时机,在司马师、蒋敬等的帮助下,立即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政变,一举铲除曹爽一党,从此大权独揽,为司马氏夺取曹魏天下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在古稀之年发动高平陵政变

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已经70高龄,两年后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司马懿为什么不早点发动政变,非要熬到70岁才行动呢?其实不是他不想早反,而是时机不成熟,只能熬,熬到水到渠成才好下手。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一、天时未到,必须熬到曹魏气数尽了才能动手

所谓天时,不是虚幻的那些玄学,而是一种客观规律,或者说是时机。

任何一个王朝,刚建立时一般都会欣欣向荣,自然带有一种新气象。而这个新朝代一般建立在或长或短的战乱基础上的,新朝建立,疲于战争的民众都期盼与民休息,安居乐业。如果新王朝的统治者能够顺应这股民心,新朝就会呈现欣欣向荣的气象。

而到了王朝后期,君主往往骄奢淫逸,内政不修,税赋繁重,民生凋弊,政权岌岌可危,如果有贤明之臣匡扶矫政,王朝还能延续,如果没有社稷之臣力挽狂澜,那么这个王朝的气数也就将尽了。

汉朝经过刘邦梦幻开局、文景之治、武帝巅峰、汉宣中兴,国势日强。西汉后期虽然君主衰弱,还发生王莽篡汉,但国势未衰,气数未尽,所以光武能够重续汉祚,实现中兴。

东汉后期,君昏政腐,国家已经积弊丛生,没有能臣力挽狂澜,因此国势一直衰落下去,经过黄巾起义和董卓乱政,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汉朝名存实亡,气数也就尽了,刘备强续汉祚,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曹魏政权是曹操奠基,早期司马懿无法撼动

同样的,曹魏政权的基础是曹操打下来的,曹操之所以不称帝,主要是当时忠汉的人还有不少,还会形成一定的势力,会给曹操来个倒春寒,所以曹操要把汉室的气运熬尽。由于曹操病逝,机会就留给曹丕了。

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后,就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君主了。因为是禅让称帝,得位还算正。

并且曹丕称帝后,吸取曹操的一些教训,在政策上有很多调整:

首先,军事上对蜀吴均采取守势,暂时无战事,便于军队休整。

其次,经济上与民休息,使得曹魏统治区的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曹丕称帝前或曹操生前最后一次大战就是关羽北伐,在襄樊围困曹仁,曹操派于禁、庞德、徐晃增援。因为孙权偷袭关羽,战事才结束。但引起关羽北伐的原因,却是曹魏占领的宛城一带,由于不满曹操的重赋而阴谋叛乱投降关羽,曹操派曹仁镇压,结果把宛城屠了。而这一事件反映了曹操时期,魏统区的民众负担太重。曹丕作为继承人,当然知道这一情况,因此,与民休息,便于生产力发展。

其三,用人方针上,改变曹操“唯才是举”的做法,而代之以“九品中正制”,迎合了儒家士族的利益,收获了大部分士心。

其四,外交上,曹丕积极与四周的少数民族协调关系。一些少数民族承认曹魏的正统性,与曹魏修好。

因为这些相对来说比较开明的政策,因此曹丕当政时,魏国也算是颇有朝气,再加上曹操还给曹丕留下了一帮打天下的人才班底,因此,曹魏政权很稳固,没到了气衰的时候。

曹芳年仅八岁就登基,给辅政的司马懿等来了机会

曹丕死后,曹叡即位,也就是魏明帝,魏明帝也算明君,加上还有曹真、曹休辅政,因此,国势未衰,司马懿也没有机会。

魏明帝驾崩后,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曹芳,由于曹芳年少,曹爽又专权,排挤司马懿,最关键的是曹爽太差,相当于第二个何进,不是匡扶社稷之栋梁。君弱臣蠢,曹魏气数衰弱,司马懿才等到动手的机会。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