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一流行语叫做“人不能对太好,狗不能喂太饱”,乍看起来,此语似乎有些愤青,不过仔细品味才发现,其中确实蕴含着一些“恩生怨”的道理。人过50岁,已经是半百的年龄,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尤为深刻,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该如何避免社会中常见的“恩生怨”现象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人是富有感情的动物,对于亲情、友情、爱情,都存在自身独特的体会,并根据亲疏远近做出相应的举措。在日常生活中,不乏会出现“恩将仇报”的事件,明明自己对他人施予大恩,对方非但不言谢,反而将自己视作仇敌,实在令人疑惑不解。
如此状况在社会中不乏发生,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给对方施舍的恩情过于庞大,导致双方地位产生悬殊的差距,从而令对方难以报答,只能以另一种极端的方式回馈给施恩者,正如古人所言“大恩如大仇”。
“大恩如大仇”的事例,在古书中多有记载,其中以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最为突出。孙膑与庞涓两人是师兄弟,共同在鬼谷子门下学艺。庞涓本人聪明伶俐,总是急着要下山建功立业,因此还未完全得到鬼谷子的真传,便入魏国担任大将军。庞涓本人深知兵法韬略,也为魏王打过多次胜仗,深得魏王器重。孙膑天生驽钝,但是韧劲十足,他一直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战策,直至学成后才正式下山。
庞涓听说孙膑下山,顿时高兴得不得了,他随即将孙膑接到魏国,共同辅佐魏王。庞涓深知孙膑的才学,请求他写出自己下山后,鬼谷子未传给自己的兵法,孙膑欣然答应。但是庞涓又转念一想,认为孙膑虽然能为自己写出兵法,也能为其他人写出兵法,如此一来,自己也不能无敌于天下,永远会被孙膑压制一头。庞涓越想越怕,随即便向魏王进谗言,将孙膑的膑骨挖掉,令其彻底成为一个残疾人。孙膑与庞涓二人亲如兄弟,却因为谁是第一而反目成仇,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也诠释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
50岁的年纪,经历了许多世道的沧桑,也看透了许多的人情冷暖,对于“大恩如大仇”的理解也相对透彻。该如何尽量避免“大恩如大仇”呢?主要有三种办法。
办法一:施恩不图报
施恩于人,是自己的善念之举,而不是彰显自己的功劳簿。不少人在施予别人恩情时,往往都会将自己的恩情挂在嘴边,给人相当大的压力。三国时期的许攸,就曾在帮助曹操大破乌巢后整日吹嘘,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他所犯的错误,正是施恩图报。只有施恩不图报,才不会给被施恩者造成压力,也能为自己与他人寻找到未来更长的一段路。
办法二:保持安全距离
施舍别人恩情后,除了不将此事常挂嘴边,更应该与对方保持“安全距离”。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只有偶尔的相见,才能让人想起两人之间更多的美好,否则天天在对方面前晃来晃去,难免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从而造成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办法三:切莫盛气凌人
施恩于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帮助,但绝不是控制与要挟的资本。施恩者如果气势凌人,对被施恩者指指点点,置他人面子与尊严于不顾,往往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是厌恶。如此一来,二人之间的恩情,就会立即变成仇恨,演化成真正的“大恩如大仇”,继而令双方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