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留下了一部奇书《康熙几暇格物编》。书中有一条,记载了康熙在西部蒙古(疑似阿拉善) 捡戈壁石的故事。
这是康熙即位的第三十五年,这一年他四十三岁。也和常人一样,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年纪。
从这年的春节开始,康熙每一天都在筹备御驾亲征的事情。因西北距京城约3000 公里,所以秣马 厉兵、整军运饷,乃至告祭天地、宗庙、社稷……桩桩件件都需要曲尽筹划。这期间,也不能误了家庭 大小事务,譬如每日要给皇太后请安,并时不时陪着逛一逛畅春园,虽然这位皇太后并非他的生母。但 康熙还是像上班打卡一样细致又认真履行义务……
这趟兵出得十分急!据史书记载,出了关口后,康熙就规定,为了提高行军效率,凌晨三点就要拔寨上路,每天只吃一顿饭。并且他自己也严格执行这个纪律。有时走到半路上雨雪交加,他要一直等到 所有的小兵的都安营扎寨煮上饭了,自己才开始用膳。
出兵路上仍然不停收到大臣们的退兵谏言。康熙一面要力排众议,一面要谋兵布阵,一面仍然坚持用那种“通彻冷静”的笔锋给太子写信,教育其如何行事为人,以便将来成为一个帝国合格的继承人, 一面还调查沿路的水草,并不时派人送些植物标本回京……
就这样,走了两个月左右才迫近噶尔丹所在的地方。
可是等到那里一看,噶尔丹的部队早已经人去楼空。而因为跋涉数千公里,此时康熙大军也几近粮绝。一时间进退维谷。想要再寻找敌人,不知道敌人去了哪里;想要全面撤退,可连区区几天的粮草也供应不上, 况且军心溃散下冒然撤军,只会比前进的风险还大……
对啊,四十来岁就是这样一个年纪。因为逼近目标而激动,可又不知道明天命运又要抛给你什么难题。你是这样,康熙也是一样。
和你一样,康熙也非常懂得安静的快乐。在行军的日子里,他喜欢在野外散步,或者安静地坐一会儿。
戈壁被称为“瀚海”,千里枯泻,砂碛满目。然而对于康熙来说, 这是他一生中非常快乐的回忆。沙中有海螺,让他幻想这里从前是不是一片海?沙里还有特殊的玛瑙石子。他在后来的笔记中仔细写道:“这沙中产一种玛瑙的石子,颜色非常漂亮,而质地又晶莹通透。有的像石榴壳裂开一样,绽出鲜红的颗粒;有的像荔枝壳半开,洁白 如玉。形状更加出奇,有的像海螺,或者蛤蜊,像蝴蝶,或者像知了。而且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就是再厉害的雕工都不能刻出来。还有白底黑纹的石头,像天然图画一样,如寒林秋月、雾岭烟溪,以至于拄杖山桥,放牛夕照等金色。真是天造神奇”
这些描述太真实了,简直就是平常石友的游记一般。
这篇小文章还让我们看到了当年戈壁石的资源盛况:石榴壳露出鲜红的、一颗一颗的颗粒,这简直就是石友们口中的马牙石。荔枝壳半开洁白如玉?那恐怕是漂亮的戈壁白玛瑙或是蛋白石了。而且大漠中既有栩栩如生的造型石,又有天然成图的画面石。放眼望去,处处都是精品。令人不禁想到当年的地表石资源多么丰富,而现在却早已被采掘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