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军功爵位解读:白起的武安君之尊需要多少颗六国人头?

2020-10-28 23:16:56 作者: 秦国军功爵位

▲伊阙之战示意图

当然,含金量最高的还是伊阙之战,且不说韩人劲弩铁剑之锐和魏武卒之精,联军主帅公孙喜和暴鸢更是刚刚在垂沙之战中爆锤楚军的黄金搭档,只可惜他们碰上了一个更厉害的。至于二十四万的数字,大约是韩魏机动兵力的一多半,算上物资损失足以令两国的综合实力下降一个档次。

如果此等功劳都不能升级到顶,那只能说军功爵位不过画饼而已,名将和功勋都没那么不值钱,战国八分之一的人头量和楚国的半壁江山足够令白起满级并获得封君的荣誉称号。

再回到白起出场等级偏高的问题,作为战国头号杀神,我们可以相信他是一步步走上来的,但《商君书》的表述体现了另一种可能。

爵自一级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出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

低等爵位有两种,一是由“小夫”和一级公士两个爵位组成,属于无法战场建立功勋的文职或后勤人员;二是赐给士卒和屯长(五人长)的爵位,包括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和四级不更。

▲变法的第一步就是取信于民

升级的途径自然是人头,秦法规定“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有地有房还有仆人,简直不要太爽。

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其县四尉,訾由丞尉。

军功审核程序同样简单粗暴:将人头一字排开示众三天,将军验收肯定后再由各级官吏完成爵位的发放,如果过了三天未完成就要追责。

听起来很有道理,既能杜绝拿老幼妇孺凑人头的不齿行为,又公正公开,发放及时,极大地鼓舞了秦军的战斗热情,人头随之成了硬通货,如果是连续作战,那么六国士卒大概率可以看到一群脖子上挂满人头的秦人士卒,没过招腿可能就软掉了。

▲跨越两千年,兵马俑依旧诉说着秦军的威严

再往上不再按人头升级,不然大良造真的不值钱了。第五级开始是军官们的爵位,最低级军官百人将的KPI(绩效)非常现实,即每战保证亲自斩获一颗人头,不然要拿自己的凑数(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可以理解为保级的需要。晋级则需要三十三颗人头(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用以激励低级军官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

百人将以上的将领必须更多地承担起指挥战斗的任务,晋级方案也随之与人头数量脱钩,秦法规定但凡大部队在攻城战斩首八千以上或野战斩首两千以上的情况,参加战斗的各级将吏都可以升一级。

没错,理论上不管是五级的大夫升为六级的官大夫,还是十六级的少上造到塔尖的大良造,区区两千人头就足以皆大欢喜了,貌似伊阙的二十四万亡魂还浪费了不少。

听来升级所需经验值的设定有些不合理啊!算来最低三四万人头就可以升到大良造了,倘若白起拿下魏国河东六十一城时心一横来几次屠城,岂不是要出现一堆?

自然没这么简单,方案设计之初秦国的胃口并不大,两千人级别的斩获已然是大胜,连胜十来场之后将大良造之位送给领兵将领倒也不亏。但随着后来秦军的战无不胜,高级军衔的获取就不可能这么量化了,既需要实打实的军功,也在于君王一念之间的的“自由裁量权”,比如公孙衍这种挖过来的人才,不可能让他从大头兵做起吧?带着家族子弟从军的族长,给个百人将也不过分吧?

一般来说,升级这事往往先易后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秦人没有覆军杀将的传统,高级将领打败仗无非掉点装备(爵位降级),而士卒们或许就性命难保了。况且人头也并不好拿,40万秦军各升一级就需要等量人头,达到四级就需要160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秦人历代的所有斩获,而六国武士的人头显然不是任君采劼的果实,倘若冲锋在前而中箭扑街的话更是镜花水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