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直接亡于内乱的王朝,虽然宋朝在经济及文化层面的成就是许多其他朝代无法媲美的,但在军事层面却并不强大出彩。但恰巧,一个王朝的兴衰往往就是主要依靠军事力量来决定。
靖康之变作为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极具地位的事件,它的影响力是相当深远的。它所反映出来的,也绝非仅仅只是宋徽宗一人的昏庸,而是整个宋朝的社会问题。抑武崇文治国政策所引发的必然结果
自唐末五代以来,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长达百年的战乱阶段。一时之间,以往封建社会所流传下来的儒雅随和风气全没了,打打杀杀成为了主流。今年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尚武之风极度盛行,甚至还产生了“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这样的言论。而赵匡胤在依靠谋朝篡位的手段当了皇帝之后,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就必然要使这种全民尚武的风气消失,这也是整个宋朝抑武崇文治国政策的源头。
除此之外,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的节度使尾大不掉也是赵匡胤相当忌惮的一点。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他就必须限制乃至收回武将的权力,这也是宋朝武将地位不断被剥削的重要原因。
本来赵匡胤还在位时,宋朝尚且还存有统一天下的心思,而且赵匡胤的军事指挥能力也确实优秀,为这种心思的成真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赵光义遭遇雍熙北伐的大败,这一心思彻底断绝,整个北宋对外态势由攻转守,武将此时就显得更加没用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宋朝尤其是皇帝极度害怕战争,如宋真宗就曾在占据极大优势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与辽国建立澶渊之盟。大臣们也深受影响,主和派成为朝廷主流,除了极少数人能够在对外事务上保持强硬姿态外,其他大臣都想的是认怂了事。
武将的地位不断下降,有时候就连军事指挥权也往往无法落到实处,士兵的战斗力也不断下降,一群老弱病残去打人家契丹女真的骑兵,这怎么打?到了后来,西夏独立宋朝都没办法。
但相对应的,时局的稳定为宋朝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其在经济文化层面进入了一个相当鼎盛的阶段。
经济上,税赋降低、各行各业持续进步,国家年收入最多时候能够达到唐朝的七倍;文化上,无论是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还是柳永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思想文笔俱佳,都是值得后世千古传颂的名篇,也使宋朝备受称赞。然而,军事硬实力的不足始终是宋朝的最大弊病,只需要等到一个机会便会爆发出来。
宋朝独特的管理政策加重了政府负担
宋朝经济发展得快,这没错;宋朝政府财政收入高,这也没错;但宋朝政府挣得多,花的也同样多。为了抑制权臣的出现,宋朝专门将一份权力分割开来给予多个官员,同时还故意增加了办事流程来找到理由设置官员。
如当时的宋朝政坛共有三司、宰执、枢密使这几个不同的机构来互相制衡,将兵权与相权完全分离。这些措施确实稳固了皇权,但同样的,官员数量的快速膨胀却也带来了政府俸禄支出的增长,这也就是宋朝著名的冗官。
也正是出于压制武将和稳定社会的考虑,宋朝恩荫制度和科举取士得到了广泛实施甚至说是滥用,这也是当时官员数量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另外,为了稳定和拉拢官僚阶层,宋朝政府采取了非常优厚的福利政策。
这种福利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的给予上,而且只要你在任期间内不犯错,总会得到晋升的。大多数宋朝官员也因此不办实事、混吃等死,还掏空各种心思想要谋取福利油水,就如同蛀虫一般不断腐蚀着宋朝立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