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值占到德国的4成,巅峰时期的鲁尔工业区有多强大?

2020-10-31 00:49:01 作者: 工业产值占到

在两德统一之前,鲁尔工业区对于德国经济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年产值一度占到了德国的40%。二战后,德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与鲁尔工业区强大的工业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鲁尔工业区已经华丽转型,回望其发展史,依然能够从中窥探这个世界著名工业区的辉煌岁月。

以煤炭起家的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南部山地与北部平原的过渡地带内,全区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它是以鲁尔煤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已探明可采储量为200亿吨以上,是世界最大煤田之一。这里的煤种,从底部向上,有半无烟煤、半烟煤、焦煤、气煤、长焰煤等,其中大部份可以用于炼焦。

煤田南部,沿东西向的鲁尔河谷,浮露的矿床延约达64公里,其南北宽度在鲁尔河北约有16公里。鲁尔煤田的开发最初就是从这带开始的。当时是浅坑采煤,18世纪70年代最盛时采煤点曾多达300余处。

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鲁尔得法国洛林的大量铁矿石供应以后,到19纪末期,焦炭年产量便跃增到6000万吨。与此同时,德国开建了三条运河,都有力地促进了鲁尔煤炭工业的发展以及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水等资源来发展钢铁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

这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进入鲁尔区,仿佛走入了工厂的海洋一样,公路两旁煤矿林立,炼焦厂、钢铁厂、电厂、化工厂和其它说不清的工厂一个接一个,简直是目不暇给。当时鲁尔区工业年产量便达到了煤1亿吨、焦炭100万吨、钢1000万吨和发电量1亿度的水平。跻身为世界知名大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堪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媲美。

完善的布局

从工业布局的角度来看,当年鲁尔区搞的相当不错,大部份工矿产品基本上就地加工和消费,从而减免了不必要的外运量。到了20世纪70年代,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依然高达1.2亿吨,占到德国总产量的八成。全区钢年产量2000多万吨,占总量的7成,焦炉气近100亿立方米,焦油约100万吨。

全区拥有的采矿设备制造能力占全国的70%,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的20%。全区制造采矿设备所需要的钢材全部由区内钢铁工业提供,区内各厂矿之间距离都很近,互有管道圆相连接,运输很方便。

充分利用水运

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固然依靠其丰富的煤炭源,然而优越的水运条件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许多厂矿就沿河设置,充分利用水运。在鲁尔区西部,流量丰富的莱茵河自南向北流,在荷兰境内流入北海。莱茵河的支流利珀河和鲁尔河则横切鲁尔区的北边和南边。在这些河流之间还修了四条运河。再加上许多铁路和公路,区内形成了完整的运输

莱茵河是一条运输繁忙的水道,下游河宽近300米,水深6米。每年运输量可达3亿吨以上。鲁尔区西南部鲁尔河汇入莱茵河处附近的杜伊斯堡,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年吞吐量在4000万吨以上,极大地方便了鲁尔工业区的生产出的产品外运。

在冷战时期,鲁尔工业区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整个工业区人口500多万,占到了联邦德国人口的9%。其核心地带系用15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巨大的集合城市。这些都市中,主要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波鸿、奥博豪森等。

进入80年代,随着煤炭能源地位进一步下降,鲁尔区经济陷入衰退。同时,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使得德国许多企业向南部转移。原有的采煤、钢铁、机械、化工产业结构弊端日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