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文解析春秋战国的区别

2020-11-01 18:27:27 作者: 千古兴亡多少

大家都熟悉的春秋战国 是因何而得名的?分割线又是什么?春秋战国有什么区别?

春秋和战国是东周的两个阶段,从平王东迁后到秦统一六国共四百七十九年的历史。

春秋两个字的称呼来自于孔子编著的鲁史 《春秋》

战国则出自西汉刘向所著《战国策》

春秋战国的分界线为 三家分晋 , 这个说法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划分的。

那春秋和战国的不同之处又在哪呢?

自平王东迁后 周王室威信大不如前,但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侯仍然遵循着大周的体制称公或称侯 诸侯也都是由周天子分封的,只有诸侯的血亲才能继位成为诸侯。

春秋时期诸侯名义上都是要遵从周天子的 没有人想或者敢取而代之。诸侯之间的纷争也大都是为了折服别人 让自己称霸的面子之争,所以春秋时期留下了很多看似好笑的典故

现在我们看了可笑是因为不熟悉那个时候的规则:在春秋初期的时候战争就像一场游戏 ,非常讲究规则和礼仪 ,开战前要先下战书 约定好时间地点;有特殊状况可以挂起免战牌,对方不得再进攻 ;战斗时 对战双方都要等对方列好阵势后才能开始攻击; 一方战败后 胜利方追击溃逃的士兵不应该超过五十步。就比如晋楚之间的邲之战 ,当时晋军战败逃跑时很多车马都陷进泥沼出不来,楚国追兵就围在旁边看着 间或出出主意 ,等人家车马从泥沼中拉出来继续逃 ,他们才接着追击,是不是很有意思。

诸侯们发动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人或者掠夺, 只是为了比出高下,所以春秋时期大家都在争做霸主 很少有灭国之战。

公元前453年 晋国被赵氏 魏氏 韩氏 三家瓜分并且自封为诸侯,而且到了公元前403年还得到了周天子认可和正式册封。

经由此事件 周朝的体制宣告彻底瓦解,之前的时候虽然周天子已名存实亡 但是名义还在 也没人敢僭越,但现在都能自封诸侯了 天子的权柄也就没了 ,况且既然诸侯的身份都能抢,天子的身份又有何不可呢 , 大家就都动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了 纷纷各自称王。

所以战国时期的战争目的也从面子之争变成了残酷的灭国之战。

在经过战国初期的各自为政 互相攻伐后 ,原先众多的大小诸侯国 经过吞并整合后形成了七个强大国家 就是后世所称的“ 战国七雄”

随着小国的被吞并 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也不复存在,战争也就越加频繁 ,再加上资源的集中使得诸侯国的实力的也随之提升 就使得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残酷。这样也逼得诸侯国开始寻求富国强邦的办法 好在接下来的争斗中活下来,各国纷纷展开一系列变法 ,并且吸取 “三家分晋 ”的教训 削弱贵族和世家的权柄 ,用才不在只看身世 平民 奴隶亦可步入朝堂 (比如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来奴隶身份的百里奚) ,从而促使了封建分封制的瓦解

诸侯间相互争斗无所不用其极 ,也促进了各家学说的百花齐放 ,他们极力向各国君主推销自己学派的学说和思想: 或是积极参与变法革新;或是战场争锋 纵横披靡 ;或于政治上翻云覆雨 合纵连横 , “战国无君子”正是后人对这段历史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