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景区的这处造像,建于942年,曾经是吴越王祭天的地方

2020-11-02 00:00:50 作者: 杭州西湖景区

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被称为东南佛国,这一点都不夸张,据《咸淳临安志寺观》记载,南宋末年杭州城内外寺院总计496 所,其中有具体建造年份的有398所,而这里面又有一半以上是吴越国时期所建,《五代诗话》卷一引《曝书亭集》记载:“寺塔之建, 吴越武肃王倍于九国”,可见当时吴越国修建寺庙的数量之多。

而唐朝正是石窟造像的高峰,因此杭州也有很多石窟造像,最著名的是飞来峰造像,是东南沿海最大的一处造像群,飞来峰造像还包含西湖南山造像,隐藏在西湖南的群山中的慈云岭造像,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意义却非同一般。

慈云岭造像位于杭州西湖景区内,在凤凰、玉皇二山夹峙之中,是两山的分界线,环境清幽,这里的造像建于天福元年(公元942年),当时这里建造了资延寺以及慈云宫,慈云宫相当于现在的天坛,是吴越王登台祭天的地方,所以慈云岭在吴越国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这也是慈云岭造像非同一般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进,资延寺和慈云宫都毁于战火,而留下来的就只剩下造像了。

在慈云岭的南坡石壁间,有两龛石刻造像,依山而建,两龛分大小主次,主龛坐东朝西,龛形横长,宽10米,高5.8米,主龛内有造像7尊,正中央为“弥陀三尊”,弥陀居中,左侧是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弥陀三尊是全跏跌坐式,两侧还有菩萨和天王各两尊,主龛的左侧有碑一座,碑额尚存有“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十二个篆字。可惜的当时的碑记已经不存在,被惟性和尚于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磨去而改刻成一首《佛牙赞》。

小龛坐北朝南,高2.6米,宽2.3米。正中雕地藏王菩萨坐像,光头大耳,容貌端严。坐像之右侧构思巧妙,有一股行云绕向龛楣,龛楣浮雕“六道轮回”,这仿佛在说明地藏王菩萨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在地藏菩萨的左右两边,还各雕刻着一个侍立供养人,这两个供养人束发,穿交领衫,着长裙,表情与神态一副恭敬虔诚的样子,所谓的供养人一般都是指开窟造像的发愿者(施主)或被纪念者,这也体现了佛教艺术中的世俗化艺术。

慈云岭造像两龛内共有大小造像20余尊,虽数量不多,但是主题鲜明,是以弥陀佛为中心组成既有外形变化,又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群雕。而这里弥陀佛造像,容相丰满,仪容端庄,雕刻线条流利,手法简洁,艺术风格细腻,都较好地继承了晚唐的艺术风格,是典型的汉式佛教的风格,充分展示了五代吴越雕塑艺术家的高超技艺,表现出上承唐朝,下袭五代的艺术风格特色。

慈云岭造像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反映了吴越国崇信佛教的政策,毕竟寺庙是建在吴越国祭天的山脚下,又郑重做了石刻造像,这一切都是承袭中原唐朝的传统,慈云岭造像也是是杭州西湖年代最早、最吸引人的五代吴越石窟造像的代表,慈云岭造像属于西湖南山造像的一部分,2006年,国家公布的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西湖南山造像归入飞来峰造像,成为国保单位。

参考资料:《杭州佛教石窟造像考》、《慈云岭吴越摩崖龛像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