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们第1期
对于走上战场的将士来说,皮肤之痛往往已经麻痹,只剩下战胜对面敌人的决心。不管对方多么的强大,血肉之躯体下,没有丝毫的胆怯,有的只是敢于亮剑的信心。
1952年10月6日,朝鲜半岛粟洞山。山峰有点陡峭,常人攀爬要很是费点劲才行,是属于大自然的地盘,人类不怎么想涉足之地。
“轰!轰!轰!”
千鸟飞尽,山间开始浓烟滚滚,仔细一瞧,山早已没有了生机,大片大片的表面,丧失了植被的覆盖,变的是坑坑洼洼,从远处飞来的炮弹,还时不时的为土地再添新伤。
在坑洼之间,“轰轰”声之息,一个身着浅黄色军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正艰难且急促的呼吸着,汗水大颗大颗流过脸颊,脸上的表情很是痛苦。
图注:抗美援朝战役中的我军将士
当战士费劲的缓动身体,低头查看之时,眼前之景极其的残酷。他的肚子被炸弹的冲击波直接撕开了一道口子,五脏六腑在重力的作用下,不停地向外渗透。而作为人体内部体量最多的肠子,已经拖在了地上。
然而战士的眼神并没有因此黯然失色,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一旁的战友见状非常的着急,全然不顾随时可能降临的炮弹之威胁,拿着急救箱奔到了战士旁边。用手将战士扶正,进行快速的战场急救包扎,此刻战友同样满头汗珠,他想救人,怕救不了人。
但是战士并没有完全接受救助,战士用手扶了扶自己的肠子,让自己好受一点。接着用尽自身的全力,推开了战友。失血过多让他声音有着丝丝的乏力感,不过所说内容,可谓语破天惊,他说“别管我,敌人要攻上来了,快去消灭敌人,坚守阵地要紧”。
战士的名字叫刘风勇,是第12军35师103团2营6连1排排长。他最早拿起枪的时候,是有着抵触情绪的,他是一名“壮丁”,拿枪是国民党强迫的。
1947年,面对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成批成批的士兵投降。因此国民党高层抓狂了,四处搜刮青壮年入伍,俗称“抓壮丁”。由于抗战已经结束,华夏大地的百姓是打心底希望过上安稳生活,所以“抓壮丁”这事,在国民党辖区可谓怨声载道。
1949年12月,刘风勇在成都转编到了解放军。与在国民党军队服役不同,刘风勇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军人应该背负的责任是为国为民求得安定,纵使牺牲也是为子孙后代搏得太平盛世的骄傲。
作为解放军的刘风勇,其在国民党军队中的那股“被迫”感,被为民为国的使命感所取而代之。正因如此,此后的剿匪运动中,刘风勇表现的非常勇猛。甚至在左手被土匪击伤的情况下,依旧咬着牙齿扛枪作战,忽视痛觉,誓于敌人死战到底。
1951年3月,已是6连1排副排长的刘风勇,志愿跟随部队赶赴朝鲜作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在这里他依旧锋芒不减,面对气焰嚣张的美帝国主义分子,刘风勇坚定的眼神里,只有一个字眼——消灭敌人、保家为国。
图注:抗美援朝战役中的我军将士
朝鲜战场上,刘风勇爬铁丝网偷袭敌人碉堡,战友惊动敌方警卫,迫使对方火力扫射警戒。但刘风勇不慌不忙,率尚未暴露战友冷静翻越铁丝,然后迅速冲锋,一举歼灭守敌。刘风勇沉着冷静应对突发,果断明确解决问题,已经蜕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官。
1952年10月,刘风勇受命攻打粟洞山611高地,完成所部战略反攻的任务。由于跟炮兵协同不错,他只用4分钟就拿下主峰,但是敌人并为就此放弃该地。
当天晚上,刘风勇和战友们正在警戒之时,突然远处“灯火通明”,紧接着一道道火光喷射而出,而目标正是611高地。
“轰!轰!轰!”
刘风勇连忙招呼战友隐蔽,并嘱咐大家炮火停息后,马上进入火力点抗敌,“暴风雨”要来了。为了夺回阵地,敌人是下了血本,主峰阵地之下,漫山遍野的敌人。刘风勇看着敌人,望了望了战友,咬着牙齿,心中誓要坚持。而此时刘风勇已经负伤,裤子被鲜血染红,伤口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