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教科书般的标准操作”?看看唐德宗上位就能明白

2020-11-02 10:26:13 作者: 什么叫“教科

上末年尤贪财利,刺史、二千石罢还,必限使献奉,又以蒲戏取之,要令罄尽乃止。

看到皇帝这样玩,用大道理看,皇帝的吃相简直是太难看了。

其实呢,这是皇帝变相让藩镇纳税。因为这笔钱交给皇帝后,皇帝就会放到宫廷库房里。

事实上,中央地方一直在争夺税源。在中央政府税收力量不足时,通常只能跟地方政府玩大包干的政策,换而言之,每年你给中央政府交纳若干两银子,剩下的钱都是你的。

在地方势力巨大时,地方大佬听到“税”这个字,就会非常反感,因为这多少意味着中央政府插手他地方事务了。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只能和他们换一个词,换而言之,我是皇帝,你是地方官,你从来不给我交税(或是交的税很少),过年过节时,你给我送点礼,总是应该的吧!我过生日、我老婆过生日、或是我儿子过满月、结婚,你总应该送点礼吧!

看到皇帝天天唱着“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人们难免会感觉,这个皇帝真是想钱想疯了。

至于看到皇帝拉着你玩麻将,你不输个百八十万,就不让你下桌,这更是想钱想疯了!

问题是,当你深入思考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崇祯皇帝过生日时,如果也玩这一套,官员再哭穷,他也得拿点钱出来吧!而皇帝倒倒手,把这笔钱用于政府开销,多少可以解解财政上的饥渴吧。

说到宫廷的库房,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这是皇帝用来腐败的。其实呢,这些钱依然是中央政府财政的一部分,只是直接控制在皇帝手里。

安史之后的大唐,这种现象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藩镇还得经常拿银子孝敬皇帝。皇帝生日,你得给皇帝献礼;元旦你得给皇帝献礼;端午节也得献礼、冬至还得献礼。

代宗之世,每元日、冬至、端午、生日,州府于常赋之外竞为贡献,贡献多者则悦之。

这种行为,史书自然大力抨击。因为用大道理看,皇帝这就是贪财到了不可理喻的境地。

事实上,地方藩镇反对中央政府向自己地盘渗透时,经常用的理由就是皇帝逼自己压榨老百姓。总而言之,我们并不想压榨老百姓,实在是因为不压榨老百姓,就没有钱孝敬皇帝;再总而言之,只有我们实现了藩镇割据,才能阻止皇帝逼我们压榨老百姓。

因为类似的原因,唐德宗上位后,就不能再逼地方大佬过年、过节、过生日时,给自己孝敬银子。

癸丑,上生日,四方贡献皆不受。

总的来说,教科书的操作,通常都是大道理。它永远都会模糊现实中的利益博弈、争夺。

而现实的权力争夺中,皇帝永远相信闷声发大财。换而言之,许多事就是不能端上台面,但是你必须得这样玩。

最经典的就是让宦官掌握军权、财权、人事权力。这放到教科书中,就是错误的行为,问题是,晚唐皇帝都是这样玩的,偶尔想拒绝这样玩,随后也会因为栽了跟头,而变本加利的继续这样玩。

虽然说,宦官、朝臣、军人都是人,很难说哪个系统代表正义,也很难说哪个系统代表邪恶。但是,在舆论的争夺战中,宦官显然永远是以邪恶的化身出现,既然如此,皇帝信任重用宦官,这叫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