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高澄死后最大受益人高洋基本被排除了嫌疑,那么高澄最大的政治敌人元善见有没有可能是背后的主使呢?依笔者的分析来看,这种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元善见作为东魏名义上的统治者,一直处于高澄的压制之下,其自然有着杀死高澄的动机,但是其杀死高澄的目的一定是要重新夺回最高权力。那么元善见在行事之前就必须安排好夺权的步骤,他需要得到东魏大臣的支持,以便能够在事发之后迅速控制朝局,压制高氏势力。但是元善见显然和高洋一样没有做好准备,甚至没有任何有权势的合作伙伴,这让其根本没有办法夺取权力,那么这个时机显然也不是元善见确定的。
而且傀儡皇帝在杀死权臣夺回权力的过程中,一般要站在伦理的制高点上对权臣进行批判,这有利于其在之后获得更加有利的政治地位,而高澄之死前后,元善见对于高澄的作为并没有提出批判,这更加说明刺客的做法是和元善见没有直接关系的,那么这也就意味着高澄之死是一次没有政治目的的意外事件了。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高澄作为高欢的长子,在刚刚成年的时候就被高欢委以重任,并且迅速确立了自己在高氏集团中的稳固地位。在高欢去世之后,虽然侯景的叛乱让东魏的局势出现了一定的动荡,但是高澄依靠自己的政治天赋,很快就平定了河南,让东魏的国力显著增强。
但是高澄在这个时候却突然遇刺,之后接替其掌权的高洋和政敌元善见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不过这两人在高澄遇刺的时候显然还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源来确保自己能够接替高澄的位置,成为东魏的掌权者,这让两人的嫌疑变得微乎其微。因为这两名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杰在情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是不会做出如此高风险的尝试的。
那么高澄之死显然就是一场意外了,由于高澄在平日里对自己身边下人经常打骂责罚,他们对高澄心怀不满也是正常的,这位东魏的权臣忽视了自己府中的防守,也轻视了下人的反抗意愿,最终酿成了这场东魏政坛的大风波。
参考文献:
【1】《北齐书·文襄帝高澄纪》
【2】《北齐书·文宣帝高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