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东西魏对立时期,高氏家族统治的东魏占据着相对优势的地位。虽然高欢在玉壁之战中不敌韦孝宽,让东魏元气大伤,其本人也因病去世。但是其长子高澄在此之前就已经在邺城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并且得到了高欢军事集团的鼎力支持。
即使在高欢死后不久,侯景在河南地区发动反叛,引发西魏和南梁大举入侵河南地区。高澄依然临危不乱,重用慕容绍宗等人很快就粉碎了侯景的阴谋,并在之后击败西魏名将王思政,夺回河南全境,并兵临淮南,大幅增强了东魏的实力。
然而就在高澄的权势和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位手段强硬的大将军却被自己帐下的厨师所杀,这让东魏的政局出现了一定的动荡。那么这次行刺,是不是真的只是一次意外呢?
北齐文襄帝高澄
高澄被其厨师兰京刺杀的第一个疑点是高澄作为东魏的实际掌权者,为什么当时身边缺乏应有的保护,最终被几个厨师联手所杀。笔者认为,想要解释这件事情,要联系南北朝时期的几件事情一起分析。
权臣尔朱荣被杀
在北魏孝明帝去世之后,北魏的统治便趋于分裂,这导致了皇权的下降。而权臣军阀在这个时候便陆续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在北周统一北方之前,一共发生了三次较为知名的权臣被弑事件,除了高澄之外,还有尔朱荣和之后宇文护的被杀。而这三件事情中,权臣的身边都缺乏卫士,这证明了高澄的疏于防范并不是偶然事件,而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和他们的过度自信有关。
我们知道尔朱荣和宇文护的被杀,是因为他们低估了元子攸和宇文邕的决心和能力,这是他们自己犯下的错误。而高澄在被杀之前,其所处的政治环境,比另两位权臣更加稳定。东魏早期拓跋氏皇帝的地位远低于元子攸所处的时代,而且高氏集团掌控东魏已经有十余年,朝中大臣都是高欢父子的心腹,元善见自然没有反抗的能力,而且当时唯一有野心的权臣侯景也已经远遁南梁,高澄的威势要远远大于尔朱荣等人。
高贵乡公曹髦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澄自然不用担心会有人像高贵乡公一样挑战自己的权威,因此在自己的地盘上并不需要配备太多的防卫力量来保证安全。
而且高澄遇刺的情景也和其他两人不同,他并不是去面见自己潜在的政治敌人,而是在私人的住所被刺,其府中都是自己的仆人,自然更不必安插防卫力量,即使有必要,也应安插在府外,因此其在面对刺客的时候缺乏保护也是正常的,并不是因为有人暗中安排,削弱了高澄的力量。
在高澄被刺之后不久,担任京畿大都督的高洋便派人擒住了刺客并将他们处死,然后漂亮地稳定了邺城的局势:
之后其前往晋阳会见高欢麾下群臣,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并顺利成为了东魏的头号人物,成为了高澄死后的头号受益人。
北齐文宣帝高洋剧照
也正因如此,高洋便被怀疑是高澄之死的幕后策划者,而且其在高澄在世的时候,常以痴傻的面目示人,这也被视作其有野心的证明。不过仔细研究高洋在高澄之死后的表现,就可以发现高洋似乎没有做好准备,也缺乏动机。
第一高澄虽然一直对自己弟弟的能力颇有微词,但是在担任大将军之后,还是将京畿大都督的位置交到了高洋的手里,这足以看出高澄对于高洋的信任,因此高洋并没有被高澄迫害的迹象,也没有发动叛乱的动机。
晋阳古城遗址
而且由于高洋留给东魏群臣的印象并不好,甚至有人认为其乃是"痴儿"。因此即使高澄去世,高洋也不一定能够稳定获得高澄遗留的权力。其在安定邺城之后,火速前往晋阳,就是为了收拢人心,这足以看出在高澄去世之前,其并没有培植自己的势力,也没有足够的声望。以高洋之后表现出的精明来看,他是不会发动这样没有把握的政变的。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高洋应该不是这次刺杀的幕后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