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岩先生 来源傣泰民族
哀牢国是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傣族王朝,也是形成当今傣族的第一个载体。在哀牢国之前,傣族先民还处在分散的部落时代,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直到哀牢国成立,才将分散的部落聚合到一起,逐渐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哀牢人”;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哀牢人才最终演变成当今傣族。
关于哀牢国,东汉蜀郡人杨终在哀牢国归附中土时著有《哀牢传》传世,但《哀牢传》卷帙已失传;所幸关键内容已被年代相近的典籍收录,东晋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介绍永昌郡时,大篇幅引用《哀牢传》的内容来阐述永昌郡历史。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介绍永昌郡时,也大篇幅引用《哀牢传》的内容来阐述永昌郡历史。东汉第二大郡永昌郡便是在哀牢国的基础上设置,“永昌”为哀牢国都城“允掌”的近音译写。
哀牢国的历史
哀牢国何时建国,汉文史籍并没有记载,只知道其开国君主为九隆(诏隆),九隆之后不知传承了多少代;哀牢国归附中土汉国时,国王为柳貌、王储为扈粟(贤栗),中土史官通过哀牢人的口传历史,追溯到柳貌之前6位国王的名号,柳貌之父柳承、柳貌之祖父桑藕、柳貌之曾祖父哀牢(艾隆),哀牢之父建非、建非之父吸、吸之父禁高、禁高之前便无法得知名号。《哀牢传》仅存佚文记载:“九隆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而数。至于禁高,乃可记知。禁高死,子吸代;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哀牢死,子桑藕代;桑藕死,子柳承代;柳承死,子柳貌代;柳貌死,子扈粟代。”《华阳国志》和《后汉书》均载:“九隆死,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也。”
公元47年(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哀牢王柳貌之子扈栗(贤栗)率兵乘木筏沿澜沧江南下攻打“鹿茤”(今西双版纳)。《华阳国志》载:“建武二十三年,王扈栗遣兵乘箄船南攻鹿茤。鹿茤民弱小,将为所禽。会天大震雷,疾风暴雨,水为逆流,箄船沈没,溺死者数千人。后扈栗复遣六王攻鹿茤。鹿茤王迎战,大破哀牢军,杀其六王。牢人埋六王。夜,虎掘而食之。哀牢人惊怖,引去。”。《后汉书》载:“建武二十三年,其王贤栗遣兵乘箄船,南下江(今景洪坝)、汉(今橄榄坝),击附塞夷鹿茤。鹿茤人弱,为所擒获。于是震雷疾雨,南风飘起,水为逆流,翻涌二百余里,箄船沉没,哀牢之众,溺死数千人。贤栗复遣其六王将万人以攻鹿茤,鹿茤王与战,杀其六王。哀牢耆老共埋六王,夜虎复出其尸而食之,余众惊怖引去。”
公元51年(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哀牢王柳貌之子扈栗(贤栗)率其领邑国试探性归附中土汉国。《华阳国志》载:“(扈栗)即遣使诣越巂太守,愿率种人归义奉贡。世祖纳之,以为西部属国。”《后汉书》载:“二十七年,贤栗等遂率种人户二千七百七十,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诣越巂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光武封贤栗等为君长。”
公元69年(东汉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看到其子归附中土后发展越来越好,于是便率领哀牢国及其所属77个邑国一起归附中土,汉国于其地设永昌郡。《华阳国志》载:“孝明帝永平十二年,哀牢抑狼(柳貌)遣子奉献。明帝乃置郡,以蜀郡郑纯为太守。”《后汉书》载:“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
公元76年(东汉建初元年),永昌郡太守王寻与哀牢王类牢产生矛盾,类牢起兵驱赶汉国势力;公元77年(东汉建初二年),汉国从越嶲(今四川西南部)、益州(云南东部)调兵镇压哀牢兵,类牢兵败被斩首,汉国控制怒江以东哀牢地。《后汉书》载:“建初元年,哀牢王类牢与守令忿争,遂杀守令而反叛,攻巂唐城。太守王寻奔叶榆。哀牢三千余人攻博南,燔烧民舍。肃宗募发越巂、益州、永昌夷汉九千人讨之。明年春,邪龙县昆明夷卤承等应募,率种人与诸郡兵击类牢于博南,大破斩之。传首洛阳,赐卤承帛万匹,封为破虏傍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