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古代参加战争,需要了解哪些战场规则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

2020-11-03 12:04:20 作者: 如果在古代参

在远距离的杀伤武器发明前,战争是人与人的搏斗,枪、刀、箭等都是手的延长。战争和士兵的体力,运用武器的娴熟程度,武器的重量,和勇敢、机智的结合,在战争中发生作用。

在战争进行时,士兵和士兵、战将和战将搏斗,面对面地厮杀,往往以伤亡较多的一方无力继续战斗而结束战局。

将军和将军的厮杀,大战几百个回合。甲杀了乙或者乙杀了甲,虽然不一定决定战争的胜负,但是,在有些场合,却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敌方的主将或骁将阵亡,失去指挥,影响士气,就非打败仗不可了。

小说和戏文上常常描写、演出战争,戏台上除了战争双方的队伍用几个战士作为大军的象征外,战争展开的重点通常放在双方主将的搏斗上面,这种表现手法是有历史事实根据的。

在斗将的场合,有大战几百回合之说,一个回合的意思是交手一次。战争无论骑将或者步将,都是手执武器。两军相对,中间有段距离,双方同时前进,到了面对面接触的程度,互相武器杀伤对方,一击不中,就得退回来,准备第二次的接触,这样一进一退,就叫一个回合。在生和死的搏斗中,手的长短也是武器的长短、重量,是极有重要意义的。长枪、大刀等长武器要比剑、短刀这类武器更为优越。而更重要的则是使用武器的熟练程度、人的机智,这就要讲武艺了。同样的体力和武器,决定胜负的是武艺高低。战将为了保护自己,就得戴盔披甲,一副盔甲的重量是很重的,骑将的马也得披甲,再加上武器本身的重量,没有极健壮的体力是支撑不了的。在某些场合,斗到相持不下的时候,还得换马。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战将本身并未打败,只因为马力乏了,或者马受伤了,进退不得,被敌方杀伤,吃了败仗。“射人先射马”,就是这个道理。

战争时用旗、金、鼓指挥,叫做三官。

旗是管节度的,大奖的大旗指挥全军;有方面旗,东方碧,南方赤,西白,北黑,中央黄,指挥各方。因为人多距离远,讲话听不见,走马传令费时间,就用旗帜来指挥:中央旗挥动,全军集合,旗俯即跪,旗举即起,卷旗衔枚,卧旗俯伏,见敌旗三挥,布阵旗左右挥。方面旗举,方面兵急须装束,旗俯即进,旗竖即回。召将用皂旗,一点皂旗对头集,二点皂旗百人将集,三点皂旗五百人将集,一点一招千人将集。

金、鼓管进退,击鼓进军,鸣金退军。

击鼓三通共千槌,一通三百三十槌(还有说是三百六十五槌)。行军平时挝鼓吹角戒严,吹角一十二变为一叠,鼓音止,角音动,一昼三角三鼓。大将以下都按级别备金鼓,遇有紧急事故,先头部队击鼓报警,全军就进入战争准备状态了。

杀败敌人以首级论功,是沿袭秦朝的制度,杀一个敌人赐爵一级来的。

报功和发表战绩时也照例要夸大一番,以一为十,例如杀敌百人,露布上必定要写千人之类。

帅旗是中军所在的标识,也是全军指挥的中心,帅旗一倒,全军就失去指挥,限于混乱。以此,夺取敌方的帅旗也就成为古代战将的主要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