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的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一战,此战袁绍战败,失去了一战击败曹操,进取中原,控制汉献帝的机会,但曹操并未因为此战而彻底扭转面对袁氏集团的劣势,可以说打完了官渡之战,只不过是延缓了袁氏集团南下的步伐,如果不是说袁绍死的早,在军事上,曹操依然处于劣势。
同时曹操真正击败袁绍集团,那是在官渡之战后,经历数年和袁绍两个傻儿子的交战,才彻底统一北方的。也可以说官渡之战,袁绍一方的损失的确大于曹操一方,但是袁军的损失还没有到令袁绍集团伤筋动骨的地步。
首先官渡之战袁绍一方辎重损失是很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当时袁军规模在10万左右,加上又是袁绍针对曹操最强势的一波进攻,必然集结了大量的粮草辎重,而官渡之战袁绍败退,将士能够逃回去就不错了,军械辎重能够带回去的不多,不过坐拥四州的袁氏集团,只要休养几年,这些是可以恢复的。
最主要的还是兵力到底折损多少。
《献帝起居注》公上言……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馀级,辎重财物巨亿。
《后汉书.袁绍传》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三国志.国渊传》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历史记载中提到官渡之战袁绍兵力损失的,一般是被杀了7、8万,而且还有不少人是被坑杀的。
但同时在《三国志.国渊传》中也明确提及了,以往的战事结束后,上报的时候都习惯以一为十,也就是明明歼敌一人,但是落到纸面上就是10个人了,以此来鼓舞己方军心,提升己方的士气。
所以说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一方做出的战后统计,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虚报。
可以说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败退,兵力损失主要在于两点,一个是淳于琼率领的护送粮道大军,这支军队被曹操亲率部队所击溃,另外一个是张郃高览率部投降。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馀众伪降,尽坑之。
《三国志.张郃传》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有关张郃高览的投降记载是略有不同的,一种说法是淳于琼先败 ,导致袁绍大军崩溃,张郃害怕回去后受到责罚,所以当时还在攻打曹军大营的张郃高览选择率部投降,另外一种说法是张郃高览先投降,之后袁绍大军崩溃,乍一看有点像张郃高览投降的缘故。不管怎么说,这一部分袁军是实打实的损失,基本上不会回去几个人。
除此之外,袁绍集团在此战中的损失就不好估量了,毕竟这涉及袁军败退途中,将士的离散,以及曹军的追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曹军并未过于深入地追击,因此各路撤退的袁军逃回北方的可能性很大。
《三国志.王基传》武皇帝克袁绍於官渡,自以所获已多,不复追奔,惧挫威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与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度河,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至帐下,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令焉。众闻绍在,稍复集。
也就是说虽然官渡之战曹军取胜,袁军败退,但是曹军并没后急于追击,可能在当时袁军虽然败退,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击败追击曹军的,那么当时袁绍各部应该不是全局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