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在这里把本为“芙蓉山秀,罨画溪明”的句式改成“山秀芙蓉,溪明罨画”,除了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将阳羡的美景呈现出来,还有一层用意,那就是词人当然不仅指眼前的这一山一水,而是着意突出阳羡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美丽景色,从而营造出美景如诗如画、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罨画溪,光从字面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优美的地方,用如诗如画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在贺铸之前,就已经有人对罨画溪美丽的景色诉诸于笔端,刘焘,北宋湖州长兴人,苏轼称其文章典丽。
刘焘这个人文笔很好,他在《罨画溪》一诗中用工笔细描一般的笔法将美丽的景色写了出来:“竹林深处杜鹃啼,两岸青青草色齐。谷识人间真罨画,朱籐倒影入清溪。”
罨画溪周围,竹林密布,宜兴的竹林是出了名的,宜兴以盛产修林茂竹闻名于世,竹山茂竹修林,素有“竹海”之称。
试想一下,贺铸畅游在如诗如画的芙蓉山、罨画溪,穿行于遍地挺拔的竹林中,山如芙蓉,溪似彩画的视觉体验和竹海如涛声的听觉体验,一定会是一次舒适的游览。
除过芙蓉山、罨画溪和竹海,阳羡还有钟乳石的溶洞。而词作的第三句写的就是阳羡的溶洞。“真游”的“真”字,是道教术语,意思就是美如仙境的地方。
贺铸词中所说的真游洞穴正是位于阳羡的张公洞,张公洞位于宜兴城西南的盂峰山,古代荆溪十景之一,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驻迹修行于此,故以“真游”目之。
词人在“洞穴”之后又加上“沧波下”三字,写出了大自然鬼斧神工、天工造物的神奇,从而让读者在品味词句的同时也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
张公洞素有“洞天福地、海内奇观”之美誉,洞内石钟乳凝结,或垂或矗,洞穴嵌空邃深,曲折通幽。
(宜兴溶洞)
文人墨客游赏之后,大多会惊叹于他的神奇,所以诗歌中的张公洞会以充满奇幻色彩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如唐代诗人方干在《游张公洞寄陶校书》一诗中这样描写中着:
步步势穿江底去,此中危滑转身难。
下蒸阴气松萝湿,外制温风杖屦寒。
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宽。
由来委曲寻仙路,不似先生换骨丹。
张公洞是一个融自然奇洞、道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文化胜地,现在更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阳羡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
游览张公洞,会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会明白人们为什么如此的钟情于山水,钟情于自然。宋代词人贺铸是这样,现在的我们还是会这样,对美好的自然界趋之若鹜的热情从来没有改变。
四、五两句写阳羡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对阳羡历史人文的高度赞美。西晋周处,阳羡人,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后来也成为西晋名臣。
周处少年时凶强使气,横行乡里,乡人把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合称三害。有人劝周处杀虎斩蛟,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种。周处上山杀虎,入水斩蛟,回来后知道原来乡人憎恶自己,于是幡然醒悟,从此成为了帮助乡亲们做好事的英雄好汉。
贺铸词中之所以引用周处的典故,一来周处是阳羡的历史文化名人,是词人对周处的赞美,二来周处的英雄事迹在词人的心中回荡。
他进而联想到了自己功业未就的事情,一时感慨不已。从“慨想”二字中就可以看出,此时词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词人漫步在长桥之上,身处优美的阳羡自然风光中,映入眼帘的风景让他思绪起伏,脑海中不禁生成了一层层的涟漪。思接千载的阳羡历史文化名人周处和此刻的词人好像进行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让词人的内次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