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最后一年时光,包龙图登场了

2020-11-05 13:40:21 作者: 宋仁宗的最后

不久,包拯又被授为监察御史,加按察使,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东转运使,改授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移任陕西,又移任河北,进京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兼殿中侍御史。

包拯在朝为人刚毅,贵戚宦官都很怕他,做人做事也为之收敛。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了,老幼妇孺都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或包龙图,因他曾任龙图阁学士。京城人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

俗小说包公案一书,里面包公断案的故事,有一半是真的,其余皆为小说家之杜撰。至于说他日断阳、夜断阴则是随口附会之辞,不能当真。

嘉祐三年(1058年),包拯奉旨为御史中丞,其直言敢谏的作风仍然不改。上奏赵祯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

赵祯问道:“你又说到这件事了,那么朕问你,谁可立为太子?”

嘉祐四年(1059年)时,文彦博因老病辞职,富弼也丁母忧守制在家,刘沆与枢密使王德用也都先后免职,韩琦为同平章事,宋庠、田况为枢密使,张升为枢密副使。

韩琦继欧阳修、包拯之后,再次向赵祯提出立储的事情。他说皇嗣的建立,关系到天下安危,劝说赵祯以江山社稷为重,尽快册立储君。

赵祯说后宫已经有人怀孕了,等分娩后再说,结果生下来的又是个女儿。

韩琦将《汉书孔光传》送呈赵祯看,说:“汉成帝没有儿子,立皇弟的儿子做皇子,他只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尚且如此,何况陛下这样的明君呢?太祖皇帝手定天下,却传给皇弟,不传给皇子,陛下何不效法先祖,选择宗室为太子?”

赵祯仍然是犹豫不决。

嘉祐六年(1061年),曾公亮和韩琦共为同平章事、欧阳修为参知政事、司马光为知谏院,这几个人一再力请立储,赵祯这才同意册立皇太子。

七年八月,赵祯命翰林学士王珪草诏,立赵宗实为皇太子。

赵宗实就是前面说过,由曹皇后奏请赵祯取入宫中抚养长大的。他一向住在宫里,喜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生父汝南王赵允让病逝,追封为濮王,赐谥安懿,他才出宫去居守父丧。守丧期满,奉诏立为太子,改名曙。

其实,赵宗实对太子之位并不怎么感冒,刚接到宗政寺的任命以后,一再推辞,不肯接受。在中国古代,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为了取得皇位继承权,许多宗室子弟相互争斗,甚至骨肉相残。而赵宗实真心实意地力辞不就,两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赵宗实不愿当太子,与他老成持重、恪守孝道有关,一方面,他当时正在守父丧,他不愿因皇子之位而使孝道有亏,另一方面,一夜之间忽然得到尊位,前途未卜,不知是祸是福。王府记室周孟阳曾问他为何不奉诏。他说:“我并非要想求福,实在是要避祸!”

周孟阳开导说:“现在天下都知道你是皇位的继承人,你一再推辞不受,假如别人登上皇位,你就能平安吗?”

周孟阳的话正中要害,也是赵宗实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旦他人成为太子,赵宗实不但永无宁日,而且还有性命之忧。

赵宗实听罢才恍然大悟,受命入宫。进宫之前,他还对家人说:“一定要照看好房舍,皇上如果有更合适的人选,我会立即回来的。”看来,他把进宫当太子,看成是出门做生意一样,生意不成,他还会回来的。

半年之后,也就是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赵祯驾崩于福宁殿,遗诏皇太子赵曙即皇帝位。总计赵祯在位四十二年,改元九次,享寿五十四岁。

赵祯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死后庙号仁宗。

包拯说:“臣没什么才能,叨蒙皇恩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

赵祯高兴地说:“朕会慢慢考虑这件事的。”

原来,包拯有一子名叫包篯,娶妻崔氏,由于壮年去世,崔氏无出,守节不再嫁,故包拯面奏赵祯,自称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