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石头,太湖石加速北宋灭亡,雷石却承载俄罗斯三位大帝传奇

2020-11-06 23:17:19 作者: 都是石头,太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石头可以用来做枕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头还可以变成建筑所用的石灰。

石头这东西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纵使人类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要超越石头,估计就若水中捞月,终是不会发生的事情。

石头在普通人手中可以如前所述有各种用途,这无关紧要,你用不用他,石头都在那儿。而当帝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他,石头也就会用他的眼睛看到不同的历史了,如果石头也有眼睛的话。

当杰出的文艺青年赵佶登上大宋的龙座时,一开始他还是上进的。但没多少年后,他开始迷信道教,并开始了他的审美事业,其中之一就是玩石头,就这样,产生了“花石纲”。

臣子们奉皇上之命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由于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服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而拆毁桥梁凿坏城郭。故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宋史》记载花石纲对宋朝的伤害:“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

宋徽宗本人对此事的痴迷尤其令后人惊叹!史料记载,有一安徽灵璧县产的巨石,用大船运往首都汴梁,需拆毁城门方能进入,上千人都搬不动,入城之后,徽宗大喜之余,御笔赐名“卿云万态奇峰”,并悬金带于其上。更有甚者,宣和五年,太湖所产一石,高六仞,百人不能合抱,徽宗得石喜极,竟封石为侯——曰“盘固侯”。他果然是文艺青年,如此称奇的行为展示了他的想象力。

宋徽宗为了运太湖的巨石,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应奉局原准备的船只不能应付,就将几千艘运送粮食的船只强行充用,甚至波及商船,对民力造成了极大危害。

这样的胡闹前后延续二十多年,而以政和年间 (1111—1117)为最盛。官吏一伙则乘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给东南人民造成巨大灾难,最终点燃了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北宋朝的国力受到极大损害,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军南下进攻北宋。第二年初,首都陷落,金兵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宫女、皇亲国戚、官员、工匠、艺伎等1.4万人,作为人质和俘虏像牲口一样押解北归,建成未到五年的放置无数奇花异石的艮岳,也毁于这场战乱。一夜之间,当时世界上唯一人口超亿、最富裕和最具文化内涵的北宋王朝至此灭亡。

靖康之耻即便是八百多年后的今天,你也能感受到他的悲凉,这是对传统华夏文明最沉重的打击之一。

几个世纪后,同北宋的灭亡不同,在当时的西欧人看来有些“土”的俄罗斯,在17、18世纪开始不断领土扩张。主导扩张进程的主要是两位俄罗斯历史上最出名的皇帝,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1703年5月27日,俄罗斯举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仪式,彼得一世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用石头垒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彼得一世还在圣彼得堡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

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定都长达200多年,这座光荣的城市也是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故乡。

在今天的圣彼得堡涅瓦河南岸屹立着一座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它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正是以武力夺取沙皇宝座的德国女人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证明她是彼得一世正统的继承人,才修建了这座铜像。

1782年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法尔科耐在这里做出了它一生中最完美的杰作,铜像完工。1834年在彼得青铜骑士像的周围开辟了一个巨型广场,由于它靠近参政院,所以命名为参政院广场。

铜像安置在一块造型自然的巨石上,骏马前腿腾空,彼得一世安坐在马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这个底座是一块40吨重的完整花岗石,在花岗石上面刻着“叶卡捷林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