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的“作揖”礼好,还是外国的“握手”礼好?学者出来说话了

2020-11-07 10:26:13 作者: 是中国的“作

在1840年以前,作揖、拱手、抱拳仍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见面礼。然而,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在中原落脚,许多西方礼仪在中国流行开来,其中,便包括握手礼。握手的起源,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时期。

当时,欧洲地区骑士文化盛行,这些自诩高人一等的低等贵族每天穿着厚重的盔甲,全身上下仅有眼睛露出外面。因为甲胄又重又厚,行动不便,所以骑士们在行礼时自然无法作出大动作,只能脱下右手甲胄进行握手,此举还可表示自己的甲胄里没藏匕首之类的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礼节流传到民间,发展成握手礼。民国时期,很多繁缛的旧礼节被废止,握手这种简单的见面礼逐渐取代了作揖礼、拱手礼。

时至今日,除年节晚辈向长辈作揖致敬时,已基本看不到作揖礼。近年来,有学者于《燕山夜话》发表文章,认为应该让古老的作揖礼复兴。该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人的手本来就很难保持清洁,频繁的握手会为传染病的蔓延提供机会,所以应该恢复作揖这种没有皮肤接触的见面礼。许多先进人士亦支持这一看法,认为作揖拥有许多握手无法替代的优点:不卑不亢、文明儒雅,而且十分卫生。

当然,这种传统礼节该不该重回日常生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恰到好处地表达敬意,完全没必要拘泥于形式。

参考资料:

【《周礼》、《东周列国志》、《说文解字注》、《燕山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