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肃宗李亨对四起事件的处理,看他的手腕灵活性

2020-11-08 20:06:19 作者: 从唐肃宗李亨

这场由唐玄宗谋划并推动李璘的“叛乱”,最终被平息。

其实,说李璘的起兵是“叛乱”有些牵强,因为李璘是受命于唐玄宗进行力量扩张。而且李璘本人和唐肃宗也是比较亲近的。李璘母亲早死,是被唐肃宗养大,由唐肃宗每夜抱着他入眠,可是最终两人兵戎相见,实在令人唏嘘。

三、对并没有明显错误的军事将领刘展的处理

如果说镇压李璘的叛乱是唐肃宗李亨的被动迎战,是不得已而为之,后续的战争,就是唐肃宗主动为之,其目的就是巩固已有的权力,树立皇帝威望。

御史中丞李铣、宋州刺史刘展都是淮西节度副使。节度使王仲升认为李铣贪暴不法,因此直接将文官李铣诛杀,可是却不敢以同样手段对付拥有兵权的宋州刺史刘展。于是,王仲升就上奏唐肃宗,说有谶语“手执金刀起东方”,而宋州刺史刘展倔强不听命令,姓名又应了谶语,还手握强兵,担心以后会祸乱朝廷,建议除掉。

以如此莫须有的罪名对一个方面大员用兵,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节度使王仲升和唐肃宗之间进行汇报密奏之人,乃是监军使、内左常侍邢延恩,而邢延恩是唐肃宗亲信的宦官。

如此就可以推断,是唐肃宗主动要除掉宋州刺史刘展。

公元760年,唐肃宗李亨设计,将刘展从淮西节度副使调任淮南东、江南西、浙西三道节度使,乘着刘展行进在从宋州(今商丘)到江南的路途上,密令旧都统李峘及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半途截杀。

可是刘展已经预料到了结果,他带着7千军上路,搞得唐肃宗不得不图穷匕首见地派兵攻打。

过程虽然有波折,可是终将刘展铲除。

四、对河东和朔方兵变的处理

平了永王李璘和刘展之后,江南地区已经被唐肃宗李亨牢牢控制。

可是,没过多久,北方的河东和朔方又发生了兵变。

公元762年,唐肃宗在原河东节度使王思礼死后,为了顺理成章地掌握河东军,他派了自己的亲信邓景山担任河东节度使,结果造成河东军人的兵变。

王思礼是位好将领,他在时,河东军物资丰富,除了本军正常使用的军粮之外,还有积米百万斛。王思礼死后,唐肃宗先后派了两任官员接任,第一任管崇嗣为政宽松,被左右架空,结果仅仅几个月就将河东军丰厚的物资耗散殆尽,于是,唐肃宗派了第二任邓景山。

邓景山一反管崇嗣的宽松政策,一来就要严格追究物资耗尽的责任,搞得将士们人心惶惶。而且邓景山本人刻薄寡恩,处理手段粗暴,无法让人信服。邓景山的处理方式,他判将领死罪就要坚决执行,丝毫不理会大家的求情;他判兄长死罪,弟弟请求代兄长死也不行;可是又规定有死罪的人如果上交一匹马就可以免死。这就犯了将士们的众怒,也给了这些军人们借口,他们借口人还不如一匹马就发生了兵变,结果一哄而上杀了邓景山。

对如此严重的兵变,唐肃宗却一反先前对李璘和刘展的处理方式,承认是邓景山的过错,不但不追究兵变者,反而听任河东将领们的要求,承认他们推荐的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辛云京为河东节度使。

几乎在河东军兵变的同时,朔方军也发生兵变。

绛州地区是贫困地区,老百姓很穷,也就影响到了军粮的供给,这使得军人们军心不稳。朔方都统李国贞也屡次向朝廷反应,可是都无结果,于是将领王元振就想发动兵变。

王元振发布假命令说李国贞要修自己的房子,让士兵们拿好工具待命。这帮士兵平时饭都吃不饱,却还要帮着当官的修房子,于是纷纷作乱。李国贞逃到监狱躲避,被抓获后又被王元振所杀,同时,乱兵还杀了节度使荔非元礼,自行推举裨将白孝德为节度使。

唐肃宗的处理方式与处理河东一样,承认官兵们自行推举的节度使,不追究乱兵的责任。

五、唐肃宗纵横卑阖的手段

处理永王李璘、宋州刺史刘展的所谓“叛乱”事件,以及河东和朔方两军的兵变事件,是唐肃宗登基后加强自己统治的主要事件。对这四起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显示了唐肃宗李亨的灵活权变手段,总结起来是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