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之死:是兔死狗烹还是罪有应得?

2020-11-11 09:46:03 作者: 蓝玉之死:是

很多人认为蓝玉之死完全出于朱元璋的屠戮功臣,实际上,如果从蓝玉的所作所为出发,就能发现:蓝玉之死算不上兔死狗烹,唯一可惜的是被蓝玉案牵连的十三侯、二伯。蓝玉案之后,开国的元功宿将近乎全军覆没。

其实朱元璋对于蓝玉还是比较宽容的,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一样,抓到一点把柄就灭了蓝玉之族。先简单从三点谈蓝玉的骄蹇自恣:

1、“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此处有两点,一是占民田,二驱逐御史。朱元璋自登极以来,虽然对于大臣十分严苛,但是对于体恤民力十分看重。举两个例子:

六年十一月,潞州贡人参。上曰:……国家以养民为务,奈何以口腹累人?”命却之。

广平府吏王允道言:磁州产铁,元时置官,岁收百余万斤,请旧。帝曰:……今军器不乏,而民业已定,无益于国,且重扰民。杖之流岭南。

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对于体恤民力十分注重。

皇陵碑

相比对占民田,逐御史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一个跋扈的名头逃不掉。朱元璋在很多时候是很看重有监察之责的御史的,御史不仅可以监察百官,也可以对皇帝提出规劝,有时候朱元璋也不得不向御史服软“朕己悔之,御史言是也”:观政以荐授九江教授,擢监察御史,尝监奉天门……已而帝亲出宫谓之曰:宫中音乐废缺,欲使内家肄习耳,朕己悔之,御史言是也。左右无不惊异者。

2、“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是正常的,因为喜峰口的战略位置还是比较紧要的,明末皇太极就是绕道喜峰口之后直插京城,这种位置如果有军队夜里扣关,无论怎么盘查都不为过。但是蓝玉直接纵兵毁关入,就显得骄狂太过了。帝王最在乎的一点就是自己手底下的兵马到底是属于自己还是属于手下的将领,直接纵兵毁关在一定程度宣示着蓝玉手下的骄兵悍将的归属,朱元璋听说这件事之后开心得起来才怪。

蓝玉雕像

3、“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这个史料的真实性我主观上有点怀疑,感觉八卦意味太重。如果是真的,私元主妃这件事比较犯多疑朱元璋的忌讳,前朝皇帝的妃子,武将们还是消受不起的。 但是即使蓝玉如此骄狂,但是朱元璋也没有说大开杀戒,只是轻轻的敲打了一下:帝切责玉。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

依旧封了国公,没有惩罚,只是奖赏稍微有减少。 但是很明显蓝玉并不领情

玉犹不悛,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帝数憔让。西征还,命为太子太傅,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曰:我不堪太师耶?比奏事,多不听,益怏怏。

在皇帝面前侍宴语傲慢,的确很作死。汉高祖刚开始得天下的时候有些功臣侍宴语傲慢是因为很多人都是刘邦的老兄弟,可能还有的人小时候就和刘邦一块儿玩,这个时候喝起酒来放肆一点倒还好。但是很明显蓝玉和朱元璋还没熟到这个地步。

蓝玉

但是更作死的不是这个,而是“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论作死程度,开国之后对于军队安插私人可以排名前三,军队即是皇帝的护身符也是催命符,这把刀皇帝要保证牢牢握在手里,并且刚开国是皇帝最敏感的时候,这个时候和皇帝去抢刀子,只能说作死小能手。 最后,“不乐居宋、颍两公下”不算什么罪名,但是实在有点不尊重前辈。要知道最开始蓝玉的军功很多都是作为傅友德和冯胜的副手时得到的,对于老上级们这么轻视有点不太好。洪武四年,从傅友德伐蜀……十四年,以征南右副将军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纳哈出降……。

其实说到兔死狗烹,刘基可以算一个。可以看看刘伯温在立国之后是如何表现的明年, 洪武四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邑令求见不得 ,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 ,令从子引人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